[发明专利]一种制备聚结晶紫-金复合纳米微粒修饰电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1939.6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1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潘宏程;李向葵;陈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聚结晶紫‑金复合纳米微粒修饰电极的方法。其方法步骤:先利用循环伏安法将聚结晶紫沉积在电极上,然后将电极置于HAuCl4的溶液中,在60℃恒温水浴锅中反应24h后即可得到聚结晶紫‑金复合纳米微粒修饰电极。本发明方法制备过程仅需两步,效率高,成本低,且本发明制备的聚结晶紫‑金复合修饰电极中的金具有纳米级别尺寸,在生物分析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结晶紫 复合纳米微粒 修饰电极 制备 电极 复合修饰电极 恒温水浴锅 循环伏安法 纳米级别 生物分析 制备过程 沉积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制备聚结晶紫‑金复合纳米微粒修饰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1)将事先裁好的ITO导电玻璃电极分别用分析纯丙酮、无水乙醇和二次水各超声清洗5min,烘干后用万用表测出导电面后待用;(2)依次量取1mL浓度为2×10‑3mol/L的结晶紫溶液,4mL浓度为0.5mol/L的KNO3溶液,5mL浓度为0.1mol/L、pH为6.8的PBS缓冲溶液置于20mL烧杯中均匀混合,制得电沉积聚结晶紫的底液;(3)在步骤(2)中制得的电沉积聚结晶紫的底液中建立三电极体系,其中工作电极为步骤(1)制得的导电玻璃电极,对电极为Pt电极,参比电极为Ag/AgCl电极,用循环伏安法进行电沉积,电位扫描范围为‑1.0V~1.8V,扫描速度为0.1V/s,扫描段数为40,电沉积结束后,将电极取出并用二次水冲洗干净,空气烘干后即可得到聚结晶紫电极;(4)于20mL玻璃瓶中加入300μL浓度为0.2mol/L、pH为6的HAc‑NaAc缓冲溶液,50μL浓度为0.2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50μL质量分数为1%的HAuCl4溶液,5mL二次水,制得聚结晶紫‑金复合纳米微粒的生长液,将步骤(3)中制得的聚结晶紫电极放入生长液中,于于60℃恒温水浴中反应24h后取出聚结晶紫电极,以二次水冲洗干净,烘干即可得到聚结晶紫‑金复合纳米微粒薄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43193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