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切换扑动和滑翔状态的扑翼结构及其扑翼模式切换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37661.3 | 申请日: | 2019-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9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陶俊杰;刘义春;赵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空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3/02 | 分类号: | B64C33/02;B64C3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巾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0 | 代理人: | 潘文林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市辖***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切换扑动和滑翔状态的扑翼结构及其扑翼模式切换的方法,包括机架、驱动电机(1)、减速齿轮组、扑动杆组和姿态切换机构;所述机架包括三个平行设置的隔框,分别为三角形隔框(2)、前隔框(3)和后隔框(4);所述前隔框(3)和后隔框(4)之间通过平行设置的支柱(5)连接;所述扑动杆组包括左翼扑动杆组和右翼扑动杆组。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姿态切换机构实现扑动至滑翔姿态的转换,可靠性高,由于在左翼和右翼上扑的过程中控制电动推杆运动,上扑过程中速度较慢,所述球头定位销能够顺利卡进定位孔,实现飞行姿态的切换,不会出现球头定位销无法进入定位孔内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隔框 动杆组 扑翼 滑翔 模式切换 平行设置 球头定位 姿态切换 定位孔 可切换 左翼 减速齿轮组 右翼 电动推杆 飞行姿态 驱动电机 转换 | ||
【主权项】:
1.一种可切换扑动和滑翔状态的扑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驱动电机(1)、减速齿轮组、扑动杆组和姿态切换机构;所述机架包括三个平行设置的隔框,分别为三角形隔框(2)、前隔框(3)和后隔框(4);所述前隔框(3)和后隔框(4)之间通过平行设置的支柱(5)连接;所述扑动杆组包括左翼扑动杆组和右翼扑动杆组,所述左翼扑动杆组和右翼扑动杆组均包括前输出摇臂(6)和后输出摇臂(7),所述前输出摇臂(6)和三角形隔框(2)之间还设置有摇臂轴(8),所述摇臂轴(8)依次穿过后输出摇臂(7)、后隔框(4)、前隔框(3)、前输出摇臂(6)和三角形隔框(2),实现机架与扑动杆组的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上套装有一级主动齿轮(9),驱动电机(1)安装在前隔框(3)的后侧壁上;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一级从动齿轮(10)、二级主动齿轮(11)和二级从动齿轮,所述二级从动齿轮包括二级从动左齿轮(12)和二级从动右齿轮(13),所述一级主动齿轮(9)和一级从动齿轮(10)啮合,所述二级主动齿轮(11)套装在一级从动齿轮(10)的齿轮轴上,二级主动齿轮(11)分别与二级从动左齿轮(12)和二级从动右齿轮(13)啮合;所述驱动电机(1)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关系,最终带动所述二级从动左齿轮(12)和二级从动右齿轮(13)进行同步反向运动;所述二级从动左齿轮(12)和二级从动右齿轮(13)的齿轮轴上均安装有曲柄(14),所述曲柄(14)的末端设置有摇杆(15),所述摇杆(15)的一端与曲柄(14)铰接,摇杆(15)的另一端与前输出摇臂(6)铰接;所述姿态切换机构包括电动推杆(16)、弹簧(17)、弹簧挡板(18)和球头定位销(19),所述弹簧挡板(18)设置在前隔框(3)的后侧壁上,弹簧挡板(18)上还设置有供电动推杆(16)的活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电动推杆(16)的活塞杆依次穿过弹簧挡板(18)和前隔框(3),所述球头定位销(19)设置在电动推杆(16)活塞杆的末端,所述弹簧(17)套装在电动推杆(16)的活塞杆上且弹簧(17)位于电动推杆(16)与弹簧挡板(18)之间;所述二级从动齿轮的后表面上还设置有圆弧导槽(20),所述圆弧导槽(20)的一端还设置有定位孔(21);所述球头定位销(19)在电动推杆(16)的作用下伸出,弹簧(17)被压缩,球头定位销(19)顺利地通过圆弧导槽(20)划入定位孔(21)内,实现二级从动齿轮锁紧,从而实现从扑动姿态至滑翔姿态的转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空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绵阳空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43766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