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再生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1693.9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0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刘路;李文泽;刘太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安雨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郭艳艳 |
地址: | 625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再生繁殖方法,该方法先将稻桩内的休眠芽催发成水稻幼苗,再将水稻幼苗移栽到秧厢上,并连续喷施多效唑溶液,以限制水稻幼苗长高,而促进其分蘖;将分蘖后的水稻幼苗分蔸成分蔸苗,并反复培养分蔸苗直至得到足够数量的秧苗;对移栽前的秧苗进行送嫁处理,并将移栽秧苗置于杀菌剂中浸苗,然后将浸苗后的移栽秧苗栽植到大田中,按水稻种植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水稻成熟后,收获稻谷籽粒。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可充分利用稻桩内休眠芽的再生能力,能够有效解决再生稻不能扩大生生产以及产量低下的的技术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再生 繁殖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水稻再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目标稻桩的获取和培育:收割成熟的水稻,留下占水稻高度
的茎秆,将稻桩移栽到方便管理的秧田中,按10~15kg/亩的用量撒施氮肥,同时喷施杀虫剂;在稻桩培育过程中,保持田间湿润;(2)稻桩的分蔸:待茎秆内的水稻幼苗长至2~3片叶后,将稻桩和水稻幼苗连根拔起,并分蔸成若干苗簇,每个苗簇包含1~3根茎苗,且苗簇具有完整的根系;(3)分蔸苗的培育: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苗簇按15~18×23~28cm的规格移栽到经过杀菌、杀虫处理的秧厢上;移栽3~4天后,每隔5~7天喷施一次立枯净,总共喷施2~3次;苗簇返青后,按15~20kg/亩的用量撒施苗肥,并每隔3~4天喷施一次浓度为0.75~1g/L的多效唑溶液,连续喷施2~3次;待苗簇分蘖出8~12茎的秧苗后,将苗从离地5厘米处割去上部茎叶,待其再生苗长至2~3叶时分蔸成若干分蔸苗,每个苗簇包含1~3个茎苗,且分蔸苗具有完整的根系;将分蔸苗按照前述方法重复培育N次,以得到足够数量的分蔸苗;在分蔸苗培育过程中,保持秧厢厢面湿润;(4)移栽到本田的秧苗培育:将步骤(3)得到的分蔸苗按15~18×23~28cm的规格移栽到经过杀菌、杀虫处理的秧厢上,移栽3~4天后,每隔5~7天喷施一次立枯净,总共喷施2~3次;待分蔸苗分蘖出8~12根茎苗后,按10~15kg/亩的用量撒施送嫁肥,同时喷施送嫁药,送嫁处理3~4天后,将苗簇连根拔起,并分蔸成若干移栽秧苗,每个移栽秧苗包含1~3茎苗,且移栽秧苗具有完整的根系;将移栽秧苗置于杀菌剂中浸苗后备栽;(5)大田种子生产:将浸苗后的移栽秧苗栽植到大田中,栽植密度为10000~15000窝/亩,并按水稻种植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水稻成熟后,收获稻谷籽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安雨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雅安雨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45169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