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间内磁颗粒调控聚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1152.2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6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郑元义;胡兵;陈登明;蔡晓军;马毅龙;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F13/00 | 分类号: | H01F13/00;H01F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姚坤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间内磁颗粒调控聚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置磁控装置,该磁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线圈对,线圈对包括两组极化线圈组和两个推动线圈,极化线圈组包括单向极化区,同一对的两个单向极化区互有交叉,形成双向极化区;不同对的线圈对的双向极化区互有交叉,以形成磁调控区;步骤二,将分散的磁颗粒置于所述磁调控区;步骤三,单向极化;步骤四,单向推动,步骤五,重复步骤三和四使磁颗粒聚集。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依次对各个方向上的极化线圈组和推动线圈通电,逐渐推动磁颗粒从相应的方向向磁调控区中心运动,高度可控地实现磁颗粒的聚集。 | ||
搜索关键词: | 空间 颗粒 调控 聚集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空间内磁颗粒调控聚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置磁控装置,该磁控装置包括两对线圈对(100),一对所述线圈对(100)包括两组极化线圈组,一组所述极化线圈组包括两个子线圈;同一组的两个所述子线圈平行、正对设置,且导线绕向相同,同一组的两个所述子线圈之间形成单向极化区;同一对的两个所述极化线圈组的子线圈的中心线重合;同一对的两个所述极化线圈组的导线绕向相反,同一对的两个所述极化线圈组的单向极化区互有交叉,以形成双向极化区;一对所述线圈对(100)还包括两个推动线圈(120),两个所述推动线圈(120)的中心线与同一对内的所述子线圈的中心线重合,形成调控中心线;两个所述推动线圈(120)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双向极化区的两侧,两个所述推动线圈(120)的内端分别朝向对应的所述双向极化区,两个所述推动线圈(120)分别与同一对的两组所述极化线圈组一一对应配合;两对所述线圈对(100)的双向极化区互有交叉,以形成磁调控区(130),两对所述线圈对(100)的调控中心线垂直相交于所述磁调控区(130)的中心;将两对所述线圈对(100)的调控中心线分别记为X轴和Y轴,将X轴方向上的两组所述极化线圈组分别记为X+向极化线圈组和X‑向极化线圈组,将X轴方向上的两个所述推动线圈(120)分别记为X+向推动线圈和X‑向推动线圈;将Y轴方向上的两组所述极化线圈组分别记为Y+向极化线圈组和Y‑向极化线圈组,将Y轴方向上的两个所述推动线圈(120)分别记为Y+向推动线圈和Y‑向推动线圈;将一组所述极化线圈组和对应的所述推动线圈(120)记为一个单向极化‑推动组;步骤二,将分散的磁颗粒置于所述磁调控区(130);步骤三,单向极化,对任一组所述极化线圈组通电,持续时间为Tj,以在所述磁调控区(130)内形成均匀磁场,所述磁颗粒的两极朝向在所述均匀磁场的作用下自适应转动而取向,之后断电,完成单向极化;步骤四,单向推动,对同一个所述单向极化‑推动组内的所述推动线圈(120)通电,持续时间为Tt,以在所述磁调控区(130)内形成推动磁场,并控制该通电的推动线圈(120)的磁极方向,使其推动所述磁颗粒与之远离,之后断电;步骤五,中心聚集,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依次使X+向、Y+向、X‑向、Y‑向的所述单向极化‑推动组工作,形成一个调控周期;重复以上调控周期直至所述磁颗粒聚集在所述磁调控区(130)的中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重庆科技学院,未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47115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