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别流域水体污染现状和污染来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0908.1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1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崔康平;丁文东;许为义;郭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彭超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流域水体污染评价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判别流域水体污染现状和污染来源的方法。流域水体为地表河道,河道长度≥10公里,河底宽30~80米,河底高程5~6米,比降较抖为1/5000、或较平缓为1/2000的水体,操作步骤包括采样、采样处理、测定和计算分析,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对流域水体不同类型排放口和入河口污染负荷及其源强进行有效表征,并应用平行因子分析模型对DOM的荧光组分和来源进行解析,可快速查明污染源强。 | ||
搜索关键词: | 流域 水体 污染来源 河道 平行因子分析 三维荧光光谱 采样处理 技术分析 计算分析 评价应用 污染负荷 有效表征 排放口 采样 荧光 底宽 源强 高程 解析 污染源 河口 地表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判别流域水体污染现状和污染来源的方法,本方法基于所述流域水体为地表河道,河道长度≥10公里,河底宽30~80米,河底高程5~6米,比降较抖为1/5000、或较平缓为1/2000的水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采样以GPS定位的流域水体5个以上的入河口以及5个以上的岸边排放口为采样点,每一个采样点取三组水样;每个入河口的三组水样的取样点位置为入河口、入河口的上游50米和入河口下游50米,每个岸边排放口的三组水样的取样点位置为排放口、排放口上游50米和排放口下游50米,且每组水样的取样点位置均位于水体的中心断面采集表层0.5米以下深度;(2)采样处理将采集水样分别装于不透明琥珀色高密度聚乙烯瓶中,并对所述的聚乙烯瓶标号,用0.45μm的微孔滤膜分别对聚乙烯瓶中的采集水样进行抽滤,得到可溶性有机物为待测定样品;可溶性有机物置于4℃冰箱中冷藏避光保存,并且于24h内完成样品测定;(3)测定取出样品置于四面透光石英比色皿中,在室温下解冻并恢复至室温;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DOM三维荧光光谱测定,且扫描光谱波长范围λEx为220~450nm,间隔5nm;λEm为200~500nm,间隔2nm;(4)计算分析每个采样点得到的三个样品的DOM三维荧光光谱分别扣除空白样品光谱信号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每个采样点的DOM三维荧光光谱,将所有采样点的DOM三维荧光光谱数据组成三维矩阵数列并进行平行因子分析,得到流域水体的DOM荧光组分的种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50090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