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锥形微米孔表面电荷密度调控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6413.8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2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林振宇;黄艳玲;郭隆华;邱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27/327;G01N27/3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文弘;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锥形微米孔表面电荷密度调控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的方法。该方法以微米孔为分析元件,以Ru(phen)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形 微米 表面 电荷 密度 调控 化学 发光 信号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锥形微米孔表面电荷密度调控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拉制玻璃毛细管得到锥形微米管,并用断针仪抛光锥形微米管的尖端,然后在锥形微米管内表面组装带不同负电荷密度的功能基团,得到处理后的锥形微米管;(2)往步骤(1)处理后的锥形微米管通道内注入支持电解质并插入对电极,然后将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浸入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液中,形成微电池;(3)对步骤(2)的微电池施加电压,微电池的工作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发光信号,并用微弱发光仪收集信号,分析锥形微米管的电荷密度与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关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51641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