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8382.6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4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余德光;张凯;许晓东;谢骏;王广军;林旭斌;李志斐;田晶晶;龚望宝;郁二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珠海德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黄华莲 |
地址: | 5101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池塘分为集中养殖区、污物沉淀区和净水区,各区面积分别为占池塘水体有效面积的2.0%~4.0%、50%~60%和36%~48%;在集中养殖区内设置养殖水槽;在净水区内按池塘水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生态基和生态浮床;在集中养殖区内放养吃食性鱼类,在污物沉淀区内放养底栖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在净水区内放养滤食性鱼类;集中养殖区采用投放饲料喂养方式,污物沉淀区和净水区均采用自然摄食放养方式。采用本发明,在养殖期间能达到少换水、甚至不换水的效果,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减少药物使用及减少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对保障池塘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养殖模式及有效提高养殖鱼产品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池塘 放养 滤食性鱼类 污物沉淀区 循环水养殖 池塘水体 工程化 净水区 养殖区 换水 净水 养殖 吃食性鱼类 积极作用 减少排放 生态浮床 饲料喂养 循环利用 养殖模式 养殖水槽 养殖用水 药物使用 依次布置 有效面积 生态基 养殖鱼 摄食 沉淀 鱼类 高产 投放 流动 污染 生态 安全 | ||
【主权项】:
1.一种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池塘分为集中养殖区、污物沉淀区和净水区,各区面积分别为占池塘水体有效面积的2.0%~4.0%、50%~60%和36%~48%;各区之间分别设置拦网,池塘水体的循环流动路径为集中养殖区、污物沉淀区、净水区、集中养殖区;步骤二,在所述集中养殖区内设置多条相互平行的养殖水槽,每条养殖水槽的长度在15m~25m之间,宽度在3m~5m之间,深度在1m~2m之间;步骤三,在所述净水区内按池塘水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生态基和生态浮床,所述净水区中每亩水体布置50m2~60m2的生态基和50m2~60m2的生态浮床;步骤四,各区鱼类放养:在所述集中养殖区内放养吃食性鱼类,在所述污物沉淀区内放养底栖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在所述净水区内放养滤食性鱼类,并确定各区养殖鱼的规格、密度和产量;步骤五,投喂喂养:所述集中养殖区采用投放饲料喂养方式,所述污物沉淀区和所述净水区均采用自然摄食放养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珠海德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珠海德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53838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