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嵌入式设备远程固件更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8156.4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3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田由甲;薛吉;聂佳;应成;向力力;刘传忠;赵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65 | 分类号: | G06F8/65;H04L67/025;H04L67/08;H04L67/06;H04L9/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远程固件更新方法,通过配置云平台的数据库管理并维护远端设备的固件更新过程及状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云服务器上对远端设备进行群组划分,实现了以选配方式进行远程固件更新,在升级方式上更为灵活;通过在云服务器上建立远端设备状态表,实时记录每个远端设备返回的状态码,让维护人员随时掌控每一台远端设备的固件更新情况,使得整个更新过程更为稳定可控。通过在云服务器上建立固件版本映射表,极大地方便了维护人员进行固件版本追溯,提升了管理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设备 远程 更新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远程固件更新方法,通过配置云平台的数据库管理并维护远端设备的固件更新过程及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云平台以与各远端设备一一对应的设备序列号作为唯一标识符建立并管理远端设备状态表,远端设备状态表中存储的字段包括设备序列号、设备类型、设备所在区域、设备当前固件版本号、固件更新日期及固件更新状态;步骤2、云平台以固件版本号作为唯一标识符建立并管理固件版本映射表,固件版本映射表中存储的字段包括固件版本号、固件URL地址及固件md5校验值;步骤3、远端设备在投入运行前先在云平台上进行注册,云平台为每个注册的远端设备生成并发放访问令牌,远端设备将访问令牌烧写进本地数据库中,同时,云平台更新远端设备状态表,记录当前设备的设备序列号、设备类型、设备所在区域、设备当前固件版本号;步骤4、当有新的固件安装包产生时,首先将新的固件安装包上传至云平台特定路径中,再将新的固件安装包所对应的固件版本号、URL地址、md5校验值更新至固件版本映射表中;步骤5、云平台设置步骤4上传的新的固件安装包的固件更新的选配范围,或者选择特定设备类型的远端设备进行更新,或者选择处于特定区域的设备进行更新,将远端设备状态表中与选中的设备类型或选中的区域相匹配的所有记录中的设备当前固件版本号更新为步骤4中上传的新的固件安装包的固件版本号,并且将对应的固件更新日期更新为当前日期,将对应的固件更新状态更新为待更新状态;步骤6、远端设备接入以太网后,通过访问令牌连接云平台,周期性轮询远端设备状态表获取与本远端设备相对应的设备当前固件版本号,一旦检测到远端设备状态表中的当前固件版本号与本地存储的固件版本号不相同,则向云平台请求新固件安装包的URL地址及md5校验码;步骤7、远端设备获取到新固件安装包的URL地址及md5校验码后,首先根据URL地址下载固件安装包,若下载失败,向云平台反馈对应错误状态码,云平台将错误码更新至远端设备状态表中与当前远端设备对应记录的固件更新状态,并返回步骤6重新开始执行,若下载成功,则进入步骤8;步骤8、固件安装包下载完成后,在本地计算固件安装包的md5值,并与从云平台获取到的md5校验码进行比对,若一致,则证明下载的文件正确、完整,进入步骤9,否则,删除固件安装包,向云平台反馈对应的错误状态码,云平台将错误码更新至远端设备状态表中与当前远端设备对应记录的固件更新状态,并返回步骤6重新开始执行;步骤9、远端设备运行固件安装包执行安装操作,若安装成功,更新设备本地固件版本号,向云平台返回成功状态码,云平台将成功状态码更新至远端设备状态表中与当前远端设备对应记录的固件更新状态,至此,整个远程固件更新过程顺利完成,否则,删除固件安装包,向云平台反馈对应的错误状态码,云平台将错误码更新至远端设备状态表中与当前远端设备对应记录的固件更新状态,并返回步骤6重新开始执行;步骤10、云平台一旦收到任意远端设备传回的错误状态码,将自动产生报警信息,维护人员根据报警日志确认产生问题的范围及原因,并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确保更新过程最终顺利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55815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