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微散射偏振成像表面缺陷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09670.6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1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邵建达;刘世杰;倪开灶;王圣浩;周游;王微微;徐天柱;鲁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显微散射偏振成像表面缺陷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该装置主要包括激光器、第一会聚透镜、旋转扩散器、第二会聚透镜、光阑、第三会聚透镜、针孔、第四会聚透镜、偏振片、半波片、偏振分束器、X‑Y位移平台、样品、显微镜头、四分之一波片、微偏振片阵列、相机和计算机。本发明采用微偏振片阵列实现表面缺陷实时显微散射偏振成像,通过计算偏振度图像,提升了超光滑元件表面缺陷探测的灵敏度,实现高反膜元件表面缺陷有效检测,能够满足米级大口径超光滑元件表面缺陷快速检测需求。 | ||
搜索关键词: | 显微 散射 偏振 成像 表面 缺陷 测量 装置 测量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显微散射偏振成像表面缺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1)、第一会聚透镜(2)、旋转扩散器(3)、第二会聚透镜(4)、光阑(5)、第三会聚透镜(6)、针孔(7)、第四会聚透镜(8)、偏振片(9)、半波片(10)、偏振分束器(11)、X‑Y位移平台(12)、样品(13)、显微镜头(14)、四分之一波片(15)、微偏振片阵列(16)、相机(17)和计算机(18);所述的激光器(1)、第一会聚透镜(2)、旋转扩散器(3)、第二会聚透镜(4)、光阑(5)、第三会聚透镜(6)、针孔(7)、第四会聚透镜(8)、偏振片(9)、半波片(10)、偏振分束器(11)依次共光轴排列,该光轴与所述的样品(13)的待测表面的法线成一定角度;所述的第一会聚透镜(2)与第二会聚透镜(4)共焦,所述的旋转扩散器(3)位于共焦位置;所述的第三会聚透镜(6)与第四会聚透镜(8)共焦,所述的针孔(7)位于共焦位置;所述的显微镜头(14)、四分之一波片(15)、微偏振片阵列(16)和相机(17)依次共光轴排列,该光轴位于入射面内,与所述的样品(13)待测表面的法线平行;所述的四分之一波片(15)的快轴与沿所述的显微镜头(14)的光轴传播的s偏振(或p偏振)光的偏振面的夹角为45°;所述的微偏振片阵列(16)由多个2×2单元的微纳结构周期性构成,每一个2×2单元包含四个透射光偏振方向,分别为0°、45°、90°和135°,所述的微偏振片阵列(16)的尺寸与所述的相机(17)感光芯片的尺寸一致,两者紧密贴合,每一个像素位置重合;所述的微偏振片阵列(16)的像元尺寸与所述的相机(17)的像元尺寸一致;所述的样品(13)固定在所述的X‑Y位移平台(12)上,所述的样品(13)的待测表面位于所述的显微镜头(14)的成像物面上;所述的计算机(18)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旋转扩散器(3)、相机(17)和X‑Y位移平台(12)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相机(17)的输出端与所述的计算机(18)的输入端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0967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装置
- 下一篇:电子元器件外壳外观缺陷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