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型高精度共挤吹膜印刷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0674.4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6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良;王华;林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宏华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5/28 | 分类号: | B29C55/28;B29C37/00;B41F23/00;B41F23/04;B41F19/00;B41F13/58;B29L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凯 |
地址: | 214416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一种智能型高精度共挤吹膜印刷机,包含稳泡架安装平台、上牵引安装架、底部安装架和收卷安装架,上述上牵引安装架、底部安装架和收卷安装架上均设置有用于传导薄膜的引导辊;各安装架构成一整体安装架,整体安装架上依次设置吹膜装置、稳泡架、折边装置、升降上牵引、电晕机、印刷装置、烘干装置、自动收卷装置;本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利用多个相同组件相结合,并通过引导辊合理导向,根据对薄膜的不同生产需求调整不同的生产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架 上牵引 吹膜印刷机 整体安装 引导辊 共挤 收卷 稳泡 薄膜 自动收卷装置 安装平台 吹膜装置 烘干装置 生产模式 生产效率 生产需求 相同组件 依次设置 印刷装置 折边装置 装置结构 电晕机 传导 紧凑 升降 | ||
【主权项】:
1.一种智能型高精度共挤吹膜印刷机,包含整体安装框架、吹膜装置(1)、稳泡架(2)、折边装置(3)、升降上牵引(4)、电晕机(5)、印刷装置(6)、烘干装置(7)、自动收卷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安装框架包含稳泡架安装平台(101)、上牵引安装架(102)、底部安装架(103)和收卷安装架(104),上述上牵引安装架(102)、底部安装架(103)和收卷安装架(104)上均设置有用于传导薄膜的引导辊;所述吹膜装置(1)设置在稳泡架安装平台(101)的下方;所述稳泡架(2)固定安装于稳泡架安装平台(101)上,所述稳泡架(2)位于吹膜装置(1)的出膜口上方;所述升降上牵引(4)安装于上牵引安装架(102)上,所述折边装置(3)安装于升降上牵引(4)的前端;所述电晕机(5)安装于底部安装架(103)的前端;所述印刷装置(6)安装于底部安装架(103)上且位于电晕机(5)的后方;所述烘干装置(7)安装于底部安装架(103)上且位于印刷装置(6)的后方;上述印刷装置(6)和烘干装置(7)构成一印刷模组;所述自动收卷装置(8)安装于收卷安装架(104)上且位于印刷模组后方;所述吹膜装置(1)包含横向设置的螺杆挤出机(1.1)、料斗(1.2)、共挤模头(1.3)和风环(1.4);所述螺杆挤出机(1.1)的本体顶部设置有料斗(1.2),所述料斗(1.2)的入料口与螺杆挤出机(1.1)的料道相连通;所述螺杆挤出机(1.1)的挤出口端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共挤模头(1.3),所述共挤模头(1.3)的顶部模口处设置有风环(1.4),所述风环(1.4)的进风口连接至外部吹风机;所述升降上牵引(4)包含升降支架(4.1),所述升降支架(4.1)由左右两块竖板及两竖板之间多个加强杆杆构成;所述上牵引安装架(102)的后端内侧左右两边分别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杆(4.2),所述升降支架(4.1)的左右两块竖板后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套管,套管套接于导向杆(4.2)上;所述上牵引安装架(102)的前端左右两边内侧壁分别竖向固定安装两个相对称设置的丝杆升降机(4.3);所述丝杆升降机(4.3)的丝杆上设置有丝杆螺母(4.5),所述升降支架(4.1)的左右两块竖板前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丝杆螺母(4.5)上;所述上牵引安装架(102)上设置有伺服电机(4.4),所述伺服电机(4.4)位于两个丝杆升降机(4.3)之间,所述伺服电机(4.4)的传动轴与丝杆联动轴(4.4.1)相连接,所述丝杆联动轴(4.4.1)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丝杆升降机(4.3)相连接,上述伺服电机(4.4)、丝杆联动轴(4.4.1)和丝杆升降机(4.3)构成一组联动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支架(4.1)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压延辊(4.6)、固定辊(4.7)、压紧辊(4.9)和前牵引辊(4.10);所述升降支架(4.1)的左右两块竖板前端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开口滑槽,固定辊(4.7)通过固定块固定安装于两边的开口滑槽之间,压延辊(4.6)滑动设置于两边的开口滑槽之间,所述压延辊(4.6)与固定辊(4.7)相邻设置;两个开口滑槽的开口端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固定安装有压延气缸(4.8),两个压延气缸(4.8)的伸缩杆分别与压延辊(4.6)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前牵引辊(4.10)设置于固定辊(4.7)的后方,所述前牵引辊(4.10)由设置在上牵引安装架(102)上的传动电机(4.12)驱动,所述传动电机(4.12)的传动轴通过皮带与前牵引辊(4.10)相连接;所述压紧辊(4.9)设置于前牵引辊(4.10)的上方,所述压紧辊(4.9)的左右两端上方分别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压紧气缸(4.11),所述压紧气缸(4.11)固定安装于升降支架(4.1)上,两个压紧气缸(4.11)的伸缩杆分别与压紧辊(4.9)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支架(4.1)的左右两竖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两个相邻对称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长圆孔(4.13),同侧的两个长圆孔(4.13)构成一长圆孔组,左右两竖板上的长圆孔组对称设置;所述长圆孔(4.13)位于压延辊(4.6)和固定辊(4.7)的正下方,两个长圆孔(4.13)之间的间隙与压延辊(4.6)和固定辊(4.7)之间的间隙相对应;两个长圆孔(4.13)的外侧两端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固定块(4.14),两个长圆孔(4.13)位于两个固定块(4.14)之间;两个固定块(4.14)之间设置有上下两个沿升降支架(4.1)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杆(4.15),两个滑杆(4.15)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滑杆(4.15)上设置有相邻的两个滑块(4.16),滑块(4.16)穿接于上下两个滑杆(4.15)上,滑块(4.16)沿滑杆(4.15)滑动;每个滑块(4.16)相对应一个长圆孔(4.13);所述升降支架(4.1)的左右两竖板上相对应长圆孔组的滑块(4.16)之间设置有安装杆(4.17),所述安装杆(4.17)与滑块(4.16)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折边装置(3)安装于安装杆(4.17)上;所述折边装置(3)包含人字板(3.1),所述人字板(3.1)包含两个对称设置的平板,两个平板的顶端分别固定安装于上方相对应的安装杆(4.17)上;所述印刷装置(6)包含底座(6.1)和设置在底座(6.1)上的安装架(6.2),所述底座(6.1)固定安装于底部安装架(103)上;所述安装架(6.2)包含左右两个对称设置的竖板,两个竖板之间设置有印刷辊(6.4),印刷辊(6.4)与竖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印刷辊(6.4)的一端通过减速机与电机的传动轴相连接,由电机带动其转动;所述印刷辊(6.4)的正下方设置有油墨皿(6.3),所述油墨皿(6.3)与底座(6.1)之间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架(6.2)的两侧竖板中央分别开有竖向升降槽;所述升降槽两个相对面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竖向设置的凸起导轨,升降槽内设置有升降块(6.5),所述升降块(6.5)的横截面呈工字形,所述升降块(6.5)的两端凹槽嵌置于升降槽内壁的凸起导轨上,升降块(6.5)通过导轨定位并与导轨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架(6.2)两侧的升降块(6.5)之间设置有升降辊(6.6),所述升降辊(6.6)与升降块(6.5)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辊(6.6)位于印刷辊(6.4)的正上方;所述安装架(6.2)两侧的竖板顶部分别设置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气缸(6.7),所述第一气缸(6.7)位于升降块(6.5)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气缸(6.7)的伸缩杆与升降块(6.5)相连接;所述底部安装架(103)上设置有烘干装置(7),所述烘干装置(7)位于印刷装置(6)的后方;所述烘干装置(7)包含电热箱(7.1)和吹风机(7.2);所述吹风机(7.2)固定安装于电热箱(7.1)的后箱盖上;所述电热箱(7.1)的前箱盖和后箱盖均设置有通风孔,电热箱(7.1)的内腔设置有电热丝或电热棒;所述自动收卷装置(8)包含分切机构和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设置两个,两个收卷机构相邻且对称设置,所述分切机构位于两个收卷机构中间;所述分切机构包含两个对称设置的立柱(8.1),所述立柱(8.1)固定安装于底部安装架(103)上;两个立柱(8.1)之间设置有上下两个分流辊,两个立柱(8.1)之间设置有切刀安装杆(8.2.1),所述切刀安装杆(8.2.1)位于两个分流辊之间;所述切刀安装杆(8.2.1)上设置有两个活动套(8.2.2),活动套(8.2.2)套装于切刀安装杆(8.2.1上);所述活动套(8.2.2)上设置有折边切刀(8.2);所述活动套(8.2.2)沿其径向设置有螺纹孔,锁紧螺栓旋接于螺纹孔内并将活动套(8.2.2)锁紧于切刀安装杆(8.2.1)上;所述收卷机构包含安装在收卷安装架(104)上的后牵引辊(8.3),驱动电机安装在后牵引辊(8.3)的一侧,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后牵引辊(8.3)的辊轴相通过皮带或链条传动;所述收卷安装架(104)的两侧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臂连接杆(8.6),所述支撑臂连接杆(8.6)位于收卷安装架(104)的底部且位于后牵引辊(8.3)的后方;所述支撑臂连接杆(8.6)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收卷辊支撑臂(8.5),两个收卷辊支撑臂(8.5)对称设置且位于后牵引辊(8.3)的后方;所述收卷辊支撑臂(8.5)与支撑臂连接杆(8.6)相铰接;所述收卷辊支撑臂(8.5)的顶部中央设置有U形凹槽,收卷辊(8.4)架设于两侧收卷辊支撑臂(8.5)的U形凹槽内;所述收卷安装架(104)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二气缸(8.7),所述第二气缸(8.7)位于收卷辊支撑臂(8.5)的前侧,所述第二气缸(8.7)的伸缩杆铰接于收卷辊支撑臂(8.5)的中下部,两个第二气缸(8.7)同步伸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宏华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宏华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2067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嵌段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七层薄膜吹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