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珍稀鱼类稻田微流水生态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6977.3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5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友;卯玲;卢玉发;陈树国;李正取;杨顺坤;赵东奇;陆海生;杨虹;杨爱琼;刘加奇;向磊;赵东国;饶雄;肖石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会泽县水产工作站;会泽滇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K61/10;A01N65/12;A01N65/08;A01N65/20;A01N65/36;A01P3/00;A01P1/00 |
代理公司: | 曲靖科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2 | 代理人: | 戎加富 |
地址: | 654299 云南省曲***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珍稀鱼类稻田微流水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稻田选择;②稻田改造:在稻田的四周建造围埂,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围埂上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之后再在稻田内开挖十字形结构的鱼沟,最后在稻田一侧挖一条与鱼沟相通的投喂养殖沟;③水稻种植:在稻田内的水稻种植区进行人工插秧;④鱼苗投放:在插秧15天后开始向投喂养殖沟内放养鱼苗,鱼苗以金线鲃、裂腹鱼、软鳍光唇鱼和中华倒刺鲃为主;⑤饲喂管理:水稻栽种返青后,每日需向投喂养殖沟内投喂人工饲料;⑥日常管理。本发明混养的鱼苗种类配置合理,稻田规划得当,且采用科学的投喂方式,既提高了鱼苗的生长速度,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使得稻田混养鱼类的效益显著提高。 | ||
搜索关键词: | 稻田 投喂 鱼苗 生态养殖 珍稀鱼类 微流水 混养 围埂 鱼沟 插秧 养殖 倒刺 十字形结构 水稻种植区 返青 人工饲料 日常管理 水稻栽种 水稻种植 鱼苗投放 种类配置 进水口 裂腹鱼 排水口 金线 饲喂 放养 开挖 鱼类 相通 建造 生长 水稻 改造 规划 管理 | ||
【主权项】:
1.一种珍稀鱼类稻田微流水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①稻田选择:选择水源优良、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的连片稻田;②稻田改造:根据稻田的地形规模,在稻田的四周建造2~3米宽的围埂(1),围埂(1)高于稻田1.2m以上,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围埂(1)上设置进水口(5)和排水口(6),进水口(5)高于稻田70~80cm,排水口(6)低于稻田50~60cm,且在排水口(6)处设置排水调节阀和防逃设施,之后再在稻田内开挖十字形结构的鱼沟(3),鱼沟(3)的深度为50~60cm,宽度为1.2~1.5m,鱼沟(3)将稻田分为四个独立的区域,作为水稻种植区(2),最后在稻田一侧的围埂(1)处开挖一条深度为50~60cm、宽度为3~3.5m的投喂养殖沟(4),所述投喂养殖沟(4)与其中一条鱼沟(3)的端部相通;③水稻种植:通过进水口(5)向水稻种植区(2)内补水,使稻田内的水位高度为30~50cm,然后再进行人工插秧;④鱼苗投放:在插秧15天后开始向投喂养殖沟(4)内放养鱼苗,鱼苗以金线鲃、裂腹鱼、软鳍光唇鱼和中华倒刺鲃为主,金线鲃的投放规格为15~20g/尾,每亩投放28~30kg,裂腹鱼的投放规格为50~100g/尾,每亩投放10~12kg,软鳍光唇鱼的投放规格为10~15g/尾,每亩投放8~10kg,中华倒刺鲃的投放规格为20~30g/尾,每亩投放10~12kg,鱼苗投放前,需用质量浓度为2~3%的盐水、质量浓度8~10%土霉素和质量浓度8~10%甲醛混合液浸泡消毒3~5min;⑤饲喂管理:水稻栽种返青后,每日需向投喂养殖沟(4)内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饲料每天投喂两次,投喂的时间在每天的11:00~11:15和每天的17:00~17:15,每日的投喂量为鱼苗总重量的0.4~0.6%;⑥日常管理:每日巡视围埂(1)以及水稻种植区(2)内的水位,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保持水流畅通,同时要定期对稻田消毒,要监测鱼苗的生长状况,注意水质的变化、水温变化、鱼苗摄食情况和鱼苗体色变化情况,水稻收割时需降低水稻种植区(2)内的水位,并集中鱼苗至投喂养殖沟(4)内流水养殖,水稻收割后需加深水位把稻田变池塘进行微流水养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会泽县水产工作站;会泽滇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未经会泽县水产工作站;会泽滇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4697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