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智能管理系统其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3461.X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6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华杰;廖卓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焕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27/00;F04C2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智能管理系统其及应用,其中,包括空压机,及与空压机连接的余热回收管理装置。余热回收管理装置包括底座、框架、保温水箱、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在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之间前后两侧开口上设有的密封板、在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之间顶部的开口上设有的风机,及在框架上设有与第一表冷器、第二表冷器和管路结构。本发明具有合理利用余热和保证空压机更优越的运转,使余热利用和散热达到最合理分配,原有空压机的冷却器取消掉了用余热回收器取代,把热量转换到水里,再通过智能系统调节,系统会优先把余热最大化利用后才把多余的热量散掉,余热可以利用完时,冷却也就完全停止,达到最节能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表冷器 空压机 余热 智能管理系统 空压机余热 管理装置 余热回收 余热回收器 最大化利用 保温水箱 管路结构 节能效果 两侧开口 热量转换 余热利用 智能系统 回收 冷却器 密封板 风机 散热 底座 冷却 应用 开口 运转 分配 保证 | ||
【主权项】:
1.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及与空压机连接的余热回收管理装置;所述的余热回收管理装置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有的框架、在框架上设有的保温水箱、在保温水箱上方的框架上设有向两侧分开安装的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在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之间前后两侧开口上设有的密封板、在第一表冷器和第二表冷器之间顶部的开口上设有的风机,及在框架上设有与第一表冷器、第二表冷器和空压机分别连通的管路结构;所述的第一表冷器包括多条纵向间隔并排的第一迂回管、在每条第一迂回管上均设有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与每条第一迂回管上的第一进水口分别连通的第一半封闭分流管,及与每条第一迂回管上的第一出水口分别连通的第一半封闭汇流管;所述的第二表冷器包括多条纵向间隔并排的第二迂回管、在每条第二迂回管上均设有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与每条第二迂回管上的第二进水口分别连通的第二半封闭分流管,及与每条第二迂回管上的第二出水口分别连通的第二半封闭汇流管;所述的第一半封闭分流管与第一半封闭汇流管相互连通;所述的第一半封闭汇流管与第二半封闭分流管相互连通;所述的第二半封闭汇流管与第二半封闭汇流管相互连通;所述的管路结构包括与第一半封闭汇流管连通的第一进水管、与第一进水管分别连通的第二进水管和第三进水管、在第二进水管和第三进水管上分别连接有的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在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上均分别安装的第四进水管和第五进水管、与第四进水管和第五进水管交汇连通的第六进水管、在第六进水管上设有与空压机回水端连接的第七进水管、在第七进水管上设有与保温水箱连通的第八进水管、在第六进水管上设有与保温水箱连通的分支管、在第六进水管上连通有固定于框架上的补水管、在第二半封闭汇流管端部上连通有的第一输出管,及在第一输出管上连通有固定于框架上设有的第二输出管;所述的第一进水管、第一输出管、保温水箱和第七进水管上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输出管上的温度传感器与风机连接;所述的第七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所述的补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所述的第四进水管和第五进水管上分别设置有控制进入第一循环泵打开或者关闭和第二循环泵控制关闭或者打开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的分支管上设置有第三电动阀;所述的第八进水管上设置有第四电动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焕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焕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6346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