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塑性地雷探测的中子背散射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71266.1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3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郭小峰;曾军;张迎增;向永春;郝樊华;向清沛;储诚胜;秦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5/00 | 分类号: | G01V5/00;G01N23/2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塑性地雷探测的中子背散射成像装置。该装置包括位置灵敏探测器、低能中子吸收层、反射体、屏蔽体、不锈钢结构、源强监测探测器、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和柔性高压电缆。位置灵敏探测器位于装置的底端,低能中子吸收层紧贴在位置灵敏探测器的上表面和侧表面;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位于装置的中心,通过柔性高压电缆予以供电;反射体和屏蔽体依次包裹在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之外,并且承托在不锈钢结构之内;源强监测探测器从顶上嵌入到反射体的内部。该装置兼具计数和成像两种探测模式,计数模式可快速预警,成像模式则可进一步实现对地雷形状、尺寸大小、埋设分布和炸药含量等信息的准确识别,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探雷的虚警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塑性 地雷 探测 中子 散射 成像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塑性地雷探测的中子背散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像装置包括位置灵敏探测器(1)、低能中子吸收层(2)、反射体(3)、屏蔽体(4)、不锈钢结构(5)、源强监测探测器(6)、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9)和柔性高压电缆(10);所述的位置灵敏探测器(1)为矩形平板结构,位于整个装置的底端,供电模块Ⅰ(13)为位置灵敏探测器(1)提供高压,位置灵敏探测器(1)测得的脉冲信号经信号获取与处理模块Ⅰ(14)分析后转变为数字信号,远距离传送至PC终端(17);所述的低能中子吸收层(2)位于位置灵敏探测器(1)和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9)之间,并且紧贴在位置灵敏探测器(1)的上表面和侧表面;所述的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9)为圆柱形结构,位于整个装置的中心,通过柔性高压电缆(10)与中子发生器高压模块(11)和中子发生器离子源模块(12)相连,中子发生器高压模块(11)和中子发生器离子源模块(12)通过中子发生器控制机箱(15)与PC终端(17)远距离连接;所述的反射体(3)为倒扣的杯状结构,包裹在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9)的顶部和侧面,且在中子发生器靶点(8)之上;所述的屏蔽体(4)分为上、下两部分,屏蔽体的上部为倒扣的杯状结构、包裹在反射体(3)的顶部和侧面,屏蔽体的下部为逐渐扩大的方形结构、附着在不锈钢结构(5)的下部的内表面;所述的源强监测探测器(6)为圆柱形结构,从顶上嵌入到反射体(3)的内部,并且位于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9)之外,供电模块Ⅱ(7)为源强监测探测器(6)提供高压,源强监测探测器(6)测得的脉冲信号经信号获取与处理模块Ⅱ(16)分析后转变为数字信号,远距离传送至PC终端(17);所述的不锈钢结构(5)包裹在整个装置吊装结构的外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不锈钢结构(5)的上部为倒扣的瓶状结构,从下至上依次承托中子发生器密封组件(9)、反射体(3)和屏蔽体(4)的上部,不锈钢结构(5)的下部为逐渐扩大的方形结构,方形结构的底部从下至上依次承托位置灵敏探测器(1)和低能中子吸收层(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7126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