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山体地形效应的脉冲地震动响应模型建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6849.3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8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迎宾;王庆栋;富海鹰;魏江涛;柳静;相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陈选中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山体地形效应的脉冲地震动响应模型建立方法。近断层区域往往产生强烈的脉冲地震动,山体地形会对脉冲地震动造成明显的放大效应。本发明通过对比梯形山体模型与自由场模型在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加速度谱值,印证了山体地形对脉冲地震动存在的明显放大效应。因此,在山区进行近断层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价时,需要考虑山体地形对脉冲地震动的放大效应,从而更加接近实际的进行震前防灾评估、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重建规划。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山体 震动 放大效应 地形效应 断层区域 响应模型 地形 地震危险性 应急响应 自由场 防灾 重建 评估 山区 规划 | ||
【主权项】:
1.一种考虑山体地形效应的脉冲地震动响应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初始化脉冲地震记录数据序号i=1,模型序号n=1;S2、利用FLAC3D软件建立m个模型,设置模型参数,并在模型上设置监测点;所述模型包括山体模型和自由场模型;S3、在模型n中输入脉冲地震记录数据f(t),分别计算各监测点及对应自由场的加速度时程,n=1,2,3…m;S4、将加速度时程经过傅里叶变换,得到傅里叶谱;S5、通过傅里叶谱计算各监测点的传递函数;S6、计算脉冲地震记录数据fi(t)的傅里叶谱F(wi);S7、利用传递函数和脉冲地震记录数据fi(t)的傅里叶谱F(wi)计算频域响应;S8、将频域响应经过傅里叶变化得到时域响应,并将时域响应转化为反应谱;所述反应谱包括山体反应谱和对应自由场反应谱;S9、通过山体反应谱和对应自由场反应谱的比值计算山体反应谱比值;S10、判断i是否等于脉冲地震记录数据的总数,若是则进入步骤S11,否则,令i加1,并返回步骤S6;S11、判断n是否等于模型总数m,若是则进入步骤S12,否则,令n加1,并返回步骤S3;S12、通过频谱关系对山体反应谱比值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脉冲地震动响应模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7684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