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车分层全单行车道隐形匝道立交桥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6950.9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9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任杰;苏连德;乔蓬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杰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99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人车分层全单行车道隐形匝道立交桥,所述的立交桥从下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设有纵向单向人行道和横向单向人行道;第二层设有中部纵向车道;第三层设有顶部横向车道、顶部南转东车道、顶部东转北车道、顶部北转西车道、顶部西转南车道、南转西车行道、西转北车行道、北转东车行道、东转南车行道和横向坡道;第三层的两侧分别设有南侧横向直行人行道和北侧横向直行人行道;第一层和第三层之间设有南转西上行人行匝道、东转南下行人行匝道、北转东上行人行匝道和西转北下行人行匝道。本发明不仅不用设红绿灯、不用设斑马线,实现了人和车都单向独立行驶,更加安全方便。 | ||
搜索关键词: | 匝道 车行道 第三层 人行 人行道 车道 第一层 立交桥 单行车道 分层 人车 直行 下行 上行 安全方便 横向车道 纵向车道 斑马线 坡道 红绿灯 行驶 | ||
【主权项】:
1.人车分层全单行车道隐形匝道立交桥,包括进桥前的地面纵向车道(1)和进桥前的地面横向车道(2);所述的进桥前的地面纵向车道(1)的路中心设有隔离带,进桥前的地面纵向车道(1)的两侧分别设有人行道;所述的进桥前的地面横向车道(2)的路中心也设有隔离带,进桥前的地面横向车道(2)的两侧也分别设有人行道;所述的进桥前的地面纵向车道(1)和进桥前的地面横向车道(2)的交叉区间内通过桥墩支撑结构(5)建设立交桥;所述的立交桥从下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层(A)、第二层(B)和第三层(C);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A)设有与进桥前的地面纵向车道(1)两侧的人行道相适配的纵向单向人行道(101)和与进桥前的地面横向车道(2)两侧的人行道相适配的横向单向人行道(202);两个纵向单向人行道(101)直行贯通穿过立交桥底部地面道路;两个纵向单向人行道(101)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北侧互跨人行通道(103)和南侧互跨人行通道(104);所述的第二层(B)设有位于两个纵向单向人行道(101)之间、且路面高度高于纵向单向人行道(101)的中部纵向车道(201),中部纵向车道(201)通过相应的桥墩支撑结构(5)建设在第一层(A)的上方,中部纵向车道(201)的两端分别通过纵向坡道(209)与相对应的进桥前的地面纵向车道(1)相连通,中部纵向车道(201)的路中心设有纵向隔离带(3),中部纵向车道(201)路中心的纵向隔离带(3)与进桥前的地面纵向车道(1)路中心的隔离带相连接;所述的北侧互跨人行通道(103)和南侧互跨人行通道(104)位于中部纵向车道(201)的下方;第三层(C)设有顶部横向车道(301)、顶部南转东车道(302)、顶部东转北车道(309)、顶部北转西车道(314)、顶部西转南车道(315)、南转西车行道(308)、西转北车行道(312)、北转东车行道(304)、东转南车行道(306)和横向坡道(305),第三层(C)通过桥墩支撑结构(5)设置在第二层(B)的上方,且第三层(C)上的顶部横向车道(301)和第二层(B)上的中部纵向车道(20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交叉状态;所述的顶部横向车道(301)的路中心设有横向隔离带(4),顶部横向车道(301)的两端分别通过横向坡道(305)与进桥前的地面横向车道(2)相连通,横向隔离带(4)与相对应的进桥前的地面横向车道(2)路中心的隔离带相连接;所述的顶部横向车道(301)位于第三层(C)的中部,第三层(C)的北侧部设有东转南车行道(306),第三层(C)的南侧部设有西转北车行道(312);在顶部横向车道(301)与东转南车行道(306)之间的横向空间内由东向西依次设有顶部东转北车道(309)、南转西车行道(308)和顶部北转西车道(314),顶部东转北车道(309)的进口与顶部横向车道(301)的北侧边相连通,东转南车行道(306)的进口与顶部横向车道(301)的北侧边相连通,南转西车行道(308)的出口与顶部横向车道(301)的北侧边相连通,顶部北转西车道(314)的出口与顶部横向车道(301)的北侧边相连通;在顶部横向车道(301)与西转北车行道(312)之间的横向空间内由西向东依次设有顶部西转南车道(315)、北转东车行道(304)和顶部南转东车道(302),顶部西转南车道(315)的进口与顶部横向车道(301)的南侧边相连通,西转北车行道(312)的进口与顶部横向车道(301)的南侧边相连通,北转东车行道(304)的出口与顶部横向车道(301)的南侧边相连通,顶部南转东车道(302)的出口与顶部横向车道(301)的南侧边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层(B)和第三层(C)之间通过桥墩支撑结构(5)设有南转东车行道(208)、东转北车行道(212)、北转西车行道(206)、西转南车行道(207)、南转西上行车行匝道(204)、西转北下行车行匝道(205)、东转南下行车行匝道(210)和北转东上行车行匝道(211);南转东车行道(208)的进口与中部纵向车道(201)的东侧边相连通,南转东车行道(208)的出口上穿第三层(C)后与顶部南转东车道(302)的进口相连通;南转西上行车行匝道(204)的进口与南转东车行道(208)的进口相连通,南转西上行车行匝道(204)的出口上穿第三层(C)后与南转西车行道(308)的进口相连通;北转西车行道(206)的进口与中部纵向车道(201)的西侧边相连通,北转西车行道(206)的出口上穿第三层(C)后与顶部北转西车道(314)的进口相连通;北转东上行车行匝道(211)的进口与北转西车行道(206)的进口相连通,北转东上行车行匝道(211)的出口上穿第三层(C)后与北转东车行道(304)的进口相连通;东转北车行道(212)的出口与中部纵向车道(201)的东侧边相连通,东转北车行道(212)的进口上穿第三层(C)后与顶部东转北车道(309)的出口相连通;东转北车行道(212)的出口与西转北下行车行匝道(205)的出口相连通,西转北下行车行匝道(205)的进口上穿第三层(C)后与西转北车行道(312)的出口相连通;西转南车行道(207)的出口与中部纵向车道(201)的西侧边相连通,西转南车行道(207)的进口上穿第三层(C)后与顶部西转南车道(315)的出口相连通;西转南车行道(207)的出口与东转南下行车行匝道(210)的出口相连通,东转南下行车行匝道(210)的进口上穿第三层(C)后与东转南车行道(306)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的纵向单向人行道(101)的东侧道南部通过南转东人行道(112)与横向单向人行道(202)的东部南侧道相连通;纵向单向人行道(101)的东侧道北部通过东转北人行道(107)与横向单向人行道(202)的东部北侧道相连通;所述的纵向单向人行道(101)的西侧道北部通过北转西人行道(110)与横向单向人行道(202)的西部北侧道相连通;所述的纵向单向人行道(101)的西侧道南部通过西转南人行道(108)与横向单向人行道(202)的西部南侧道相连通;所述的北侧互跨人行通道(103)的两端分别与东转北人行道(107)的出口、北转西人行道(110)的进口相对应;所述的南侧互跨人行通道(104)的两端分别与南转东人行道(112)的进口、西转南人行道(108)的出口相对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杰,未经任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7695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出口宽容性立交
- 下一篇:一种基于泡沫混凝土的市政道路及桥台回填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