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触头系统超声波辅助高频感应钎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4880.3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1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金余义;魏鑫磊;叶豪;吴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K3/047 | 分类号: | B23K3/047;B23K3/08;B23K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陈孝政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触头系统超声波辅助高频感应钎焊方法,包括:(1)通过触桥上料组件将触桥平稳放置在触桥定位夹具内并保持固定;利用滴注焊膏组件在触桥的待焊接位置滴注定量的焊膏,并通过触点上料组件将触点放置在所述焊膏处;(2)启动设置在待焊的电触头系统装配件上方的动态压力输出单元及下方的超声波振动单元,同时开启高频感应焊接单元,对待焊接处的触桥、焊膏及触点进行局部感应加热;(3)通过CCD工业相机检测焊接后的工件,若为合格品,工件沿着下料滑板划入保温腔中,小型滚筒输送机将工件匀速缓慢从保温腔内输送出来,使其完成最后的空冷工序。本发明所述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加工效率、钎焊质量的同时兼顾。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触头 系统 超声波 辅助 高频 感应 钎焊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电触头系统超声波辅助高频感应钎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触桥上料组件将触桥平稳放置在触桥定位夹具内并保持固定;利用滴注焊膏组件在触桥的待焊接位置滴注定量的焊膏,并通过触点上料组件将触点放置在所述焊膏处,形成待焊的电触头系统装配件;所述触桥上料组件包括触桥上料振动盘(101)、触桥上料料道(102)、触桥移料组件(103)和直振器组件(104);触桥上料料道(102)两端分别连接了触桥上料振动盘(101)与触桥移料组件(103),直振器组件(104)设置在触桥上料料道(102)中部下方;所述触桥移料组件(103)包括导向杆(1031)、直线轴承(1032)、平移滑板(1033)、L形移块(1034)、二级触桥移料气缸(1035)、一级触桥移料气缸(1036)、触桥移料组件安装底板(1037)、挡料气缸(1038)、树脂挡块(1039)、侧向辅助移料气缸(10310)、侧向安装板(10311)、辅助移料定位块(10312)和导向滑槽(10313);直线轴承(1032)、二级触桥移料气缸(1035)、一级触桥移料气缸(1036)的活塞杆依次安装在平移滑板(1033)上中下三个位置,导向杆(1031)与直线轴承(1032)同轴配合且一侧末端固定在L形移块(1034)上端的定位螺纹孔处,二级触桥移料气缸(1035)的活塞杆与L形移块(1034)中部的定位螺纹孔同轴配合连接,一级触桥移料气缸(1036)通过孔配合安装在触桥移料组件安装底板(1037)上,挡料气缸(1038)与树脂挡块(1039)构成挡料装置并设置在触桥上料料道(102)一侧末端处,侧向辅助移料气缸(10310)、侧向安装板(10311)、辅助移料定位块(10312)构成侧向辅助移料装置,通过孔配合设置在触桥移料组件安装底板(1037)上,侧向辅助移料气缸(10310)缸筒与活塞杆分别与侧向安装板(10311)、辅助移料定位块(10312)通过定位孔实现连接,导向滑槽(10313)设置在触桥移料组件安装底板(1037)中部,L形移块(1034)底端与导向滑槽(10313)平齐且保持面接触;所述滴注焊膏组件包括立板架(201)、焊膏升降气缸(202)、注射器安装板(203)和焊膏自动注射器(204);焊膏升降气缸(202)设置在立板架(201)背面上端,注射器安装板(203)与焊膏升降气缸(202)的活塞杆通过孔配合实现固定连接,焊膏自动注射器(204)与注射器安装板(203)的通孔同轴装配,并通过一侧螺栓实现固定;所述触点上料组件包括所述触点上料组件(3)包括触点上料振动盘(301)、触点上料料道(302)、触点上料直振器组件(303)、二级触点移料气缸(304)、二级触点移料气缸安装板(305)、触点移料组件安装底板(306)、一级触点移料气缸(307)、一级触点移料气缸定位块(308)、滑轨组件(309)、真空吸盘安装板(310)、真空吸盘(311)和L形立板(312);上料振动盘(301)与触点上料料道(302)平齐连接,触点上料直振器组件(303)设置在触点上料料道(302)下方,触点移料组件安装底板(306)通过孔配合安装在L形立板(312)上,二级触点移料气缸安装板(305)通过定位孔设置在触点移料组件安装底板(306)一端,二级触点移料气缸(304)与二级触点移料气缸安装板(305)的通孔同轴配合安装,滑轨组件(309)固定安装在触点移料组件安装底板(306)上,一级触点移料气缸定位块(308)一侧端面通过螺纹孔与二级触点移料气缸(304)的活塞杆相连接,其正面与一级触点移料气缸(307)通过定位孔实现安装,真空吸盘(311)通过真空吸盘安装板固定安装在一级触点移料气缸(307)的活塞杆上;所述触桥定位夹具包括同步双向气缸(8021)、同步双向气缸安装板(8022)、L形连接板(8023)、移动滑板(8024)、导轨组件(8025)、水平夹具板(8026)、T形圆柱杆(8027)、刚性弹簧(8028)、第四直线轴承(8029)、纵向夹具板(80210)、锲形压板(80211)、导杆(80212)和纵向夹具板底座;所述触桥定位夹具(802)分为两套子夹具,第一套子夹具用于水平横向两侧同时固定触桥,具体包括同步双向气缸(8021)、同步双向气缸安装板(8022)、L形连接板(8023)、移动滑板(8024)、导轨组件(8025)、水平夹具板(8026),所述同步双向气缸(8021)设置在正中位置并通过同步双向气缸安装板(8022)安装在工作台(803)上,同步双向气缸(8021)两侧对称安装有L形连接板(8023),导轨组件(8025)也固定安装在工作台(803)上,并通过移动滑板(8024)与L形连接板(8023)实现固定连接,水平夹具板(8026)设置在移动滑板(8024)前端矩形槽内并通过螺纹孔实现配合安装;第二套子夹具用于垂直纵向固定触桥,具体包括T形圆柱杆(8027)、刚性弹簧(8028)、第四直线轴承(8029)、纵向夹具板(80210)、锲形压板(80211)、导杆(80212),T形圆柱杆(8027)居中安装在纵向夹具板(80210)上端,由刚性弹簧(8028)、第四直线轴承(8029)、纵向夹具板(80210)、导杆(80212)等零件组装的阻尼装置对称设置在纵向夹具板(80210)两侧通孔处,锲形压板(80211)通过孔配合安装在纵向夹具板(80210)前端,导杆(80212)依次贯穿刚性弹簧(8028)、第四直线轴承(8029)、纵向夹具板(80210)并固定安装在纵向夹具板底座定位孔内,纵向夹具板底座设置在纵向夹具板(80210)正下方并通过孔配合安装在工作台(803)上;(2)启动设置在待焊的电触头系统装配件上方的动态压力输出单元及下方的超声波振动单元,使得动态压力输出单元的压力杆接触触点上表面,超声波振动单元的超声波振动连接块接触触头的下表面,同时开启高频感应焊接单元,对待焊接处的触桥、焊膏及触点进行局部感应加热,并使其在持续压力与超声振动的作用下进行充分冶金反应,得到钎焊接头;所述动态压力输出单元包括压力可调气缸(401)、压力可调气缸安装板(402)、导向杆(403)、第一直线轴承(404)、第一浮动接头(405)、第一直线轴承安装板(406)、压杆(409)和压杆安装板(410);压力可调气缸(401)安装在压力可调气缸安装板(402)的上表面,导向杆(403)为一对,上下两端通过孔配合分别固定在压力可调气缸安装板(402)与升降气缸安装板(419)定位孔内,第一直线轴承(404)同为一对分别与导向杆(403)、第一直线轴承安装板(406)两侧通孔同轴配合,并与第一直线轴承安装板(406)通过定位孔实现固定连接,第一浮动接头(405)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纹配合与压力可调气缸(401)的活塞杆及第一直线轴承安装板(406)实现同轴连接,压杆(409)通过压杆安装板(410)定位在第一直线轴承安装板(406)上;所述超声波振动单元包括超声波发生装置(414)、超声波发生装置安装板(415)、第二直线轴承安装板(416)、第二浮动接头(417)、第二直线轴承(418)、升降气缸安装板(419)和升降气缸(420),超声波发生装置安装板(415)一端设置了超声波发生装置(414),另一端通过螺纹孔安装在第二直线轴承安装板(416)中部,第二直线轴承(418)为一对,分别与导向杆(403)、第二直线轴承安装板(416)同轴配合,第二浮动接头(417)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螺纹配合与第二直线轴承安装板(416)及升降气缸(420)的活塞杆实现同轴连接,升降气缸(420)设置在升降气缸安装板(419)底部;所述高频感应焊接单元包括迷你气缸(407)、迷你气缸安装板(408)、感应线圈固定件(411)和高频感应线圈(412);高频感应焊接装置设置在高度调整板(413)上,迷你气缸(407)与迷你气缸安装板(408)上的通孔同轴配合安装,高频感应线圈(412)通过感应线圈固定件(411)安装在迷你气缸(407)的活塞杆上;(3)通过CCD工业相机检测焊接后的工件(9),若为不合格品,工件(9)落入废料收纳盒(604)中;若为合格品,工件(9)沿着下料滑板(6024)划入保温腔(602)中,小型滚筒输送机(601)将工件(9)匀速缓慢从保温腔内输送出来,使其完成最后的空冷工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70488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