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悬停抓手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52294.6 | 申请日: | 2019-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0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曹文熬;张德;刘文东;丁华锋;景自强;席胜;刘鹤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B64D47/00 | 分类号: | B64D47/00 |
代理公司: | 42238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文广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机悬停抓手机构,该无人机悬停抓手机构呈对称结构,它包括基座、平动平台、中间平台、抓手以及连接在平台之间的杆和转动副,通过连杆转动牵引各个平台运动,调节抓手的状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无人机悬停抓手机构能够凭借无人机自重使抓手抓紧物体(树枝、屋顶、栏杆等)实现无人机的稳定悬停,让无人机将更多的能量用于搜集信息而非空中悬停,该无人机抓手机构驱动方便、运动学简单、折叠时收缩紧凑、刚度高、承载能力强。 | ||
搜索关键词: | 悬停 抓手机构 抓手 承载能力 对称结构 连杆转动 平动平台 平台运动 中间平台 运动学 折叠 栏杆 紧凑 转动 收缩 树枝 牵引 屋顶 搜集 驱动 | ||
【主权项】:
1.一种无人机悬停抓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FB)、第一转动副(R1)、第一连杆(L1)、第二转动副(R2)、第一中间平台(MP1)、第三转动副(R3)、第二连杆(L2)、第四转动副(R4)、平动平台(1)、第五转动副(R5)、第三连杆(L3)、第六转动副(R6)、第二中间平台(MP2)、第七转动副(R7)、第四连杆(L4)、第八转动副(R8)、第九转动副(R9)、第五连杆(L5)、第十转动副(R10)、第六连杆(L6)、第十一转动副(R11)、第十二转动副(R12)、第七连杆(R7)、第十三转动副(R13)、第十四转动副(R14)、第八连杆(R8)、第十五转动副(R15)、第十六转动副(R16)、第九连杆(R9)、第十七转动副(R17)、第三中间平台(MP3)、第十八转动副(R18)、第十连杆(L10)、第十九转动副(R19)、第二十转动副(R20)、第十一连杆(L11)、第二十一转动副(R21)、第十二连杆(R12)、第一抓手(2)和第二抓手(3);上述基座、连杆、转动副、平台和抓手的连接关系如下:第一连杆(L1)通过第一转动副(R1)安装在基座(FB)上,第一中间平台(MP1)通过第二转动副(R2)与第一连杆(L1)相连,第二连杆(L2)通过第三转动副(R3)与第一中间平台(MP1)相连,平动平台(1)通过第四转动副(R4)与第二连杆(L2)相连,第三连杆(L3)通过第五转动副(R5)与平动平台(1)相连,第二中间平台(MP2)通过第六转动副(R6)与第三连杆(L3)相连,第四连杆(L4)一端通过第七转动副(R7)与第二中间平台(MP2)相连,另一端通过第八转动副(R8)安装在基座(FB)上,第五连杆(L5)通过第九转动副(R9)与第一中间平台(MP1)相连,第六连杆(L6)一端通过第十转动副(R10)与第五连杆(L5)相连,另一端通过第十一转动副(R11)与第二中间平台(MP2)相连,第一抓手(2)与第一连杆(L1)固定连接,第七连杆(L7)通过第十二转动副(R12)安装在基座(FB)上,第二中间平台(MP2)通过第十三转动副(R13)与第七连杆(L7)相连,第八连杆(L8)通过第十四转动副(R14)与第二中间平台(MP2)相连,平动平台(1)通过第十五转动副(R15)与第八连杆(L8)相连,第九连杆(L9)通过第十六转动副(R16)与平动平台(1)相连,第三中间平台(MP3)通过第十七转动副(R17)与第九连杆(L9)相连,第十连杆(L10)一端通过第十八转动副(R18)与第三中间平台(MP3)相连,另一端通过第十九转动副(R19)安装在基座(FB)上,第十一连杆(L11)通过第二十转动副(R20)与第二中间平台(MP2)相连,第十二连杆(L12)一端通过第二十一转动副(R21)与第十一连杆(L11)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十二转动副(R22)与第三中间平台(MP3)相连,第二抓手(3)与第十连杆(L10)固定连接;第一转动副(R1)的轴线和第八转动副(R8)的轴线在基座(FB)平面内相交,第一转动副(R1)的轴线与第二转动副(R2)的轴线与第三转动副(R3)的轴线与第四转动副(R4)的轴线与第十九转动副(R19)的轴线与第十八转动副(R18)的轴线与第十七转动副(R17)的轴线与第十六转动副(R16)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二转动副(R2)的轴线和第七转动副(R7)的轴线相交,第三转动副(R3)的轴线和第六转动副(R6)的轴线相交,第四转动副(R4)的轴线和第五转动副(R5)的轴线在平动平台(1)平面内相交,第九转动副(R9)的轴线与第十转动副(R10)的轴线与第十一转动副(R11)的轴线与第二十转动副(R20)的轴线与第二十一转动副(R21)的轴线与第二十二转动副(R22)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九转动副(R9)的轴线与第二转动副(R2)的轴线相互垂直,第十二转动副(R12)的轴线与第十九转动副(R19)的轴线在基座(FB)平面内相交,第十三转动副(R13)的轴线与第十八转动副(R18)的轴线相交,第十四转动副(R14)的轴线与第十七转动副(R17)的轴线相交,第十五转动副(R15)的轴线与第十六转动副(R16)的轴线在平动平台(1)内相交,第六转动副(R6)的轴线与第十四转动副(R14)的轴线共线或相交,第七转动副(R7)的轴线与第十三转动副(R13)的轴线共线或相交。/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75229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坠落保护功能的航拍摄影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微型共轴双旋翼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