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酶+菌微生物菌剂河道水体与底泥原位修复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67447.4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7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安兵;陈可;唐永清;侯旭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可;唐永清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1/02;C12N1/20;C12N1/16;C12R1/01;C12R1/07;C12R1/8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44585 深圳科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改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菌微生物菌剂河道水体与底泥原位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选取;步骤二,菌种活化;步骤三,菌种发酵;步骤四,酶+菌复配;步骤五,底泥翻晒;步骤六,底泥回填;步骤七,微生物菌剂激活;该发明,修复菌剂是由半纤维素酶、木糖胶酶、淀粉酶、果胶酶及阿拉伯胶酶,五种纯粹裨益生物质为基础的乳酸片球菌、粪肠球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粉末毕赤酵母及异常德克拉酵母复合而成,是对河道水体及底泥有着良好适应性功能菌种,具有良好的有机物降解效果,可以有效去除河道水体中的COD、氨氮、总磷和总氮,以及各种有机污染物,从而改善水体水质和底质环境,有助于水生态系统的自然构建,实现水体与底泥的原位修复。 | ||
搜索关键词: | 底泥 河道水体 微生物菌剂 原位修复 淀粉酶 解淀粉芽孢杆菌 阿拉伯胶酶 半纤维素酶 乳酸片球菌 水生态系统 有机污染物 有机物降解 毕赤酵母 粪肠球菌 功能菌种 菌种发酵 菌种活化 水体水质 原料选取 果胶酶 生物质 回填 氨氮 翻晒 复配 构建 胶酶 酵母 菌剂 木糖 去除 总氮 总磷 水体 激活 复合 修复 | ||
【主权项】:
1.一种酶+菌微生物菌剂河道水体与底泥原位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选取;步骤二,菌种活化;步骤三,菌种发酵;步骤四,酶+菌复配;步骤五,底泥翻晒;步骤六,底泥回填;步骤七,微生物菌剂激活;其特征在于:/n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原料选取包括以下步骤:/n1)所述微生物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30-40%的乳酸片球菌、20-30%的粪肠球菌、15-25%的解淀粉芽孢杆菌、15-25%的粉末毕赤酵母和10-20%的异常德克拉酵母进行选取,并按照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进行称取;/n2)所述复合酶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20-40%的木糖胶酶、10-20%的淀粉酶、10-20%的半纤维素酶、15-35%的果胶酶和10-20%阿拉伯胶酶进行选取,并按照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进行称取;/n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菌种活化包括以下步骤:/n1)配置斜面培养基:按照0.1-0.2%的葡萄糖、1-2%的牛肉膏、1-2%的蛋白胨、0.5-1.0%的氯化钠和2.0-2.5%的琼脂,其余为蒸馏水的比例选取原料,经121.3℃、30min高压灭菌制备成牛肉膏蛋白胨固体斜面培养基,备用;/n2)将冷冻保藏管中的菌种在斜面中活化24h,温度为37℃,并在平板中进行纯化24h,温度为37℃,最终得到斜面菌种或菌种斜面,备用;/n3)配置摇瓶培养基:按照2-3%的葡萄糖、0.1-1%的尿素、0.03-0.04%的硫酸镁、0.1-0.2%的磷酸氢二钾、2.5-3.5%的玉米浆、2ppm的硫酸亚铁和2ppm的硫酸锰,其余为蒸馏水的比例选取原料,并混合备用;/n4)取一环纯化后的菌种,接入装量为2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置于180r/min中摇床中培养18h,温度为37℃;/n5)分别取1mL的种子液,接入五个盛有20mL发酵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置于180r/min中摇床中培养24h,温度为37℃;/n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菌种发酵包括以下步骤:/n1)在121-125℃的高温蒸汽下将所需全部设备灭菌0.5-1.0h,压力为0.103-0.168MPa;/n2)按照2-3%的水解糖、2.5-3.5%的玉米浆、0.1-0.2%的磷酸二氢钾、0.03-0.05%的硫酸镁、0.3-0.5%的尿素、2mg/l铁元素和2mg/l锰元素,其余为蒸馏水的比例进行选取一级种子罐的配料,混合后加入一级种子罐,加料量为一级种子罐公称容积的60%左右,利用精密试纸或PH计测量pH值在6.8-7.2范围内即可;/n3)再次利用121-125℃、0.103-0.168MPa的高温高压蒸汽将一级种子罐灭菌0.5-1.0h,再通入灭菌空气缓慢降温降压至25-35℃的常压状态;/n4)将摇瓶培养基中的菌种接种至一级种子罐中,接种量为物料量的1%,加入消泡剂后通入灭菌空气,在25-35℃的温度下发酵24-36h,搅拌转速控制为180r/min,pH控制在6.5-7.5,直至镜检时菌体的芽孢形成率≧80%时即得到发酵成熟的菌种发酵液;/n5)二级种子罐接种上述所得菌种发酵液,且接种量为5%,其余具体工艺操作和参数控制和一级种子罐相同,制备得到菌种发酵液;/n6)按照50-60%的稻糠、15-25%的麦芽、4-6%的奶粉、25-35%的黄豆渣和4-6%的葡萄糖进行选取发酵罐的配料,混合后加入发酵罐,加料比例为发酵罐体积的50-75%,利用精密试纸或PH计测量pH值在6.5-7.5范围内即可,发酵罐的灭菌和降温的工艺操作和参数控制和一级种子罐相同;/n7)将二级种子罐中所得菌种发酵液加入发酵罐中,再加入消泡剂后通入灭菌空气,在25-35℃的温度下发酵24-36h,搅拌转速控制为180r/min,得到液态菌剂,并储存于储罐中;/n8)将液态菌剂加入吸附搅拌槽中,并加入80目的轻质CaCO3或腐殖酸,吸附介质加料量为1-3:1,吸附后水分比例为25-50%,再利用螺旋绞龙输送机输送至干燥机中干燥得到粉状菌剂,干燥热媒温度为100-120℃,常压,干燥后产品水分<10%,烘干时间根据产品水分而定;/n9)将烘干后的固体粉碎、再次冻干化,以18℃的温度绝断其成长,粉剂的粉碎目数不低于100目;/n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酶菌复配包括以下步骤:/n1)将选取的复合酶原料混合均匀备用;/n2)将粉状菌剂和复合酶按照比例复配为酶菌微生物菌剂,并进行包装,其混合比例依据待修复河道污染水体程度不同而调整;/n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先将河水排干,利用挖掘及对河道底泥进行挖掘,可将河床分为两半,先对一边进行挖掘,挖掘深度为30-50cm,挖上的底泥均匀的铺在河床另一边进行爆晒,底泥暴晒时间至少4天以上;/n其中在上述步骤六中,底泥经过暴晒干透后可进行回填,底泥回填前将激活的微生物菌剂均匀的喷洒在底泥和挖掘的河床上,然后将挖掘上来的底泥均匀的回填到河床上,底泥回填完毕后马上放水进入河道,河床的一边暴晒完毕回填后再对另一边进行挖掘,开启增氧设备;/n其中在上述步骤七中,微生物菌剂激活包括以下步骤:/n1)等河水中的溶解氧稳定在3mg/L时可以向河道水体中投加微生物菌剂;/n2)取河道水以20∶1的比例激活微生物菌剂(即1公斤菌剂用20公斤河水进行浸泡激活)菌剂激活时间为2-4小时;/n3)在激活菌剂时适量添加葡萄糖,葡萄糖添加量为菌剂的30-50%。/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可;唐永清,未经陈可;唐永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76744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