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管道内溶质向介质扩散影响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89882.7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6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闵佳;郑焕君;黄芬;胡晓农;曹建华;吴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13/00 | 分类号: | G01N13/00;G01M10/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唐智芳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管道内溶质向介质扩散影响的装置,包括进水装置、砂箱、排水装置、电控柜和高度调节装置,其中,砂箱为一敞口箱体,其内部分隔为进水区、介质填充区和排水区,三者之间液体相互流通;砂箱内壁设有上管和下管,外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进水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第二、第三进水箱,它们分别与上管、下管和砂箱的进水口管路连通;排水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第二、第三排水箱,它们分别与上管、下管和砂箱的出水口管路连通;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各进水箱以及各排水箱高度的调节座。本发明所述装置可模拟双管道与介质的地下水水流运动,水量交换和溶质运移过程,进而研究管道与介质之间以及两条管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 ||
搜索关键词: | 砂箱 溶质 上管 下管 高度调节装置 介质扩散 进水装置 模拟管道 排水装置 进水箱 排水箱 连通 出水口管路 地下水水流 进水口管路 压力传感器 敞口箱体 介质填充 砂箱内壁 水量交换 影响关系 电控柜 进水区 排水区 双管道 外壁 分隔 流通 研究 | ||
【主权项】:
1.一种模拟管道内溶质向介质扩散影响的装置,包括进水装置、砂箱(14)、排水装置、电控柜(34)和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箱(14)为一敞口箱体,其内部空间分隔为左、中、右三个部分,分别为进水区(15)、介质填充区(16)和排水区(20),所述进水区(15)、介质填充区(16)和排水区(20)之间液体相互流通;在砂箱(14)内沿砂箱(14)长度方向设置有供溶质向砂箱(14)内介质扩散的上管(19)和下管(29),所述上管(19)和下管(29)的内径不同,所述上管(19)和下管(29)在它们位于介质填充区(16)的部分开设有布水孔;在砂箱(14)的外壁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7);所述进水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箱(9)、第二进水箱(8)和第三进水箱(2),它们分别与上管(19)、下管(29)和砂箱(14)的进水口管路连通,在各自的连通路径上分别设置有阀门(12)和流量计(13);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排水箱(21)、第二排水箱(22)和第三排水箱(23),它们分别与上管(19)、下管(29)和砂箱(14)的出水口管路连通,在各自的连通路径上分别设置有流量计(13);所述第一进水箱(9)、第二进水箱(8)、第三进水箱(2)、第一排水箱(21)、第二排水箱(22)和第三排水箱(23)的结构相同,以第一进水箱(9)为例,包括一敞口箱体,箱体内设置有溢流挡板(6),所述溢流挡板(6)的高度小于箱体高度并将箱体内部分隔为两个底部互不连通但顶部相互连通的区域,即容水区(5)和溢流区(7);所述容水区(5)具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容水区(5)内还设置有液位传感器(3)和温度传感器(4);所述溢流区(7)具有一个溢流口;所述电控柜(34)内设置有多通道温控仪(35)、无纸记录仪(36)以及控制本装置中其它需要供电的各部件电源通断的各种开关,所述多通道温控仪(35)分别与本装置中的各温度传感器(4)电连接,所述无纸记录仪(36)分别与本装置中的各压力传感器(17)电连接。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第一进水箱(9)高度的第一调节座(31)、调节第二进水箱(8)高度的第二调节座(32)、调节第三进水箱(2)高度的第三调节座(33)、调节第一排水箱(21)高度的第四调节座(26)、调节第二排水箱(22)高度的第五调节座(25)和调节第三排水箱(23)高度的第六调节座(24),各调节座的结构相同,以第一调节座(31)为例,包括底座、支撑托盘(11)以及固定于底座上的四个支撑杆(30),各支撑杆(30)上设置有与支撑杆(30)滑动配合的滑套(10),所述的滑套10与支撑杆(30)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前后相邻两支撑杆(30)之间设置有一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前后两支撑杆(30)的滑套(10)上,所述的支撑托盘(11)悬挂于两横杆上,第一进水箱(9)则置于所述的支撑托盘(11)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78988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脂质纳米粒控制释放性能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液滴表面张力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