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轨距转向架车轮踏面廓形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23569.0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6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干锋;戴焕云;曾京;邬平波;高浩;石怀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陈选中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轨距转向架车轮踏面廓形设计方法。本发明采用多层优化循环设计方法,能够设计出同时适用于不同轨距和不同轨底坡下的变轨距转向架车轮踏面廓形。设计出的车轮踏面廓形,在保证初始等效锥度设计目标的同时,还能够具有很好的轮轨几何参数灵敏度和符合标准要求的车辆动力学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距 转向架 车轮 踏面廓形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变轨距转向架车轮踏面廓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设置轮轨的初始接触位置;/nS2、选取轨面廓形,并将其轨底坡设置为1/20;/nS3、根据轮轨的初始接触位置和轨面廓形,通过车轮踏面反向优化设计算法计算车轮踏面设计参数,并根据车轮踏面设计参数得到车轮踏面廓形;/nS4、计算车轮踏面廓形的第一轮轨接触特征;/nS5、判断第一轮轨接触特征中的等效锥度是否符合标准等效锥度,若是则进入步骤S6,否则返回步骤S2;/nS6、将轨面廓形的轨底坡设置为1/40,将轨面廓形与车轮踏面廓形匹配,计算第二轮轨接触特征;/nS7、判断第二轮轨接触特征中的等效锥度是否符合标准等效锥度,若是则进入步骤S8,否则返回步骤S2;/nS8、计算车轮踏面廓形在不同轨距和不同轨底坡下的第三轮轨接触特征;/nS9、判断第三轮轨接触特征中的等效锥度是否符合标准等效锥度,若是则进入步骤S10,否则返回步骤S2;/nS10、将车轮踏面廓形带入动力学仿真模型中进行仿真验证;/nS11、判断仿真验证结果是否满足标准,若是则输出该车轮踏面廓形,否则返回步骤S2。/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82356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