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信道可靠性与码距的极化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25558.6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2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里;高静秋;范平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H04L1/16;H04L1/00;H04W4/70;H04W28/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卓仲阳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道可靠性与码距的极化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该方法利用极化码生成矩阵的可扩展属性来构建IR‑HARQ策略,提出了构造保护对的全新方法,不仅使用了比特位极化信道可靠性,用高可靠性比特位保护低可靠性比特位,还兼顾了所得码字的整体码距属性,当满足码距增大要求时才最终建立保护对;还进一步引入可调保护对个数概念,通过使用最优或次优保护对个数提高重传效率,重传输入比特经过编码后得到重传比特串,再进行QPSK调制后发射,接收机将重传比特串和首包极化码码字级联在一起,将码字按照标准SCL译码算法进行译码,对所有原始信息比特的最终估计并检测直到译码成功或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完成重传过程。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信道 可靠性 极化 混合 自动 请求 方法 | ||
【主权项】:
1.基于信道可靠性与码距的极化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利用极化码生成矩阵的可扩展属性,发射机发送首包极化码码字,接收机收到首包极化码码字后进行SCL译码,如果译码成功则反馈ACK消息,结束原始信息比特的传输;如果译码失败则反馈NAK消息同时触发重传请求,其特征在于,重传过程具体为:/n步骤1:设系统配置参数中首包码长L0、原始信息比特个数k、重传比特串长度ΔLt、最大重传次数T、当前重传次数t、截止上一次重传所有使用保护对集合 首包极化码输入比特串中信息比特所在比特位置集合 在构造第t次重传比特串 之前,先根据具体的参数情况,确定出第t次重传时应使用保护对个数ΔPt;/n步骤2:构造重传输入比特串 首先确定本次重传中所有使用保护对ui←uj;然后给包含在保护对中的重传输入比特ui赋值;然后将本次所有实际使用保护对组合关系(i,j)记录到集合 中,并在 中标明ui为新信息比特,uj为被保护比特;其他不包含在保护对关系中的重传输入比特全部赋为0值;/n步骤3:构造重传比特串 首先构造本次重传生成矩阵 然后将本次及此前所有的重传输入比特串和首包极化码输入比特串都级联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极化码输入比特串 将 输入生成矩阵为 的极化码编码器,得到编好的极化码码字 取该极化码码字 的前ΔLt个比特,即得到第t次的重传比特串 /n步骤4:对第t次重传比特串 进行QPSK调制后发射,接收机得到一个叠加了噪声的重传比特串 /n步骤5:在接收机处,将第t次和t次之前收到的所有带噪声重传比特串和首包极化码码字级联在一起,组合成一个码长为Lt的极化码码字 如果码长Lt=2m,m∈N,则将 直接输入一个生成矩阵为 的极化码SCL译码器;否则,在 开始部分填充进 个全零比特后,将填充后码字输入一个生成矩阵为 的极化码SCL译码器;/n步骤6:按照标准SCL译码算法进行译码;/n步骤7:完成步骤6后,在接收机处得到截止第t次重传,所有重传输入比特串和首包极化码输入比特串的估计 从中取出首包极化码输入比特串 再根据 中信息比特所在比特位置集合 就得到在完成第t次重传后,对所有k个原始信息比特的最终估计;/n步骤8:检测原始信息比特结果是否存在错误,如果仍然有错误存在,则接收机向发射机反馈NAK消息,发射机发起第t+1次重传,整个收发机系统重复上述步骤1-7,如此循环,直至所有k个原始信息比特都在接收机处检测正确或已达最大重传次数T;如果所有k个原始信息比特都在接收机处检测正确或已达最大重传次数T后,接收机向发射机反馈ACK消息,结束对k个原始信息比特的发送过程。/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82555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