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冲击钻钻孔桩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8827.0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8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费腾标;魏焰;朱伯东;陈恩国;任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八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13/04;E02D15/04;E02D33/00;E21B1/00 |
代理公司: | 31253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金姿<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65001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击钻钻孔桩施工方法,具体涉及冲击钻钻孔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施工方法如下:S1、技术准备;S2、桩孔定位测量放线;S3、泥浆的制备;S4、钻孔;S5、成孔检查;S6、清孔;S7、钢筋笼的加工及安放;S8、灌注水下砼;S9、桩基检测。本发明通过安装钻机时使底座水平,起重滑轮缘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同时通过钻孔遇有软、硬地层倾斜交接面钻进时,采用回填片石后再继续钻进的措施进行纠偏,若反复出现偏孔现象,采取反复冲填的措施进行纠偏处理,直至成桩完成,有效避免由于冲锥冲击面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孔位偏斜影响施工进度的现象的发生。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钻 钻孔桩 纠偏 钻孔 钻进 施工技术领域 影响施工进度 同一条直线 底座水平 定位测量 反复出现 技术准备 起重滑轮 桩基检测 不均匀 冲击面 钢筋笼 交接面 水下砼 硬地层 回填 泥浆 成孔 成桩 冲锥 放线 护筒 孔位 偏孔 偏斜 片石 清孔 施工 受力 桩孔 钻机 制备 灌注 校正 检查 加工 | ||
【主权项】:
1.一种冲击钻钻孔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方法如下:/nS1、技术准备:根据地质情况,设计图纸,准备需求劳动力、施工机具设备以及需求材料;/nS2、桩孔定位测量放线:/nS1.1、根据设计图纸计算桩位坐标,桩位坐标报监理部复核后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样,放样完成后采用换手复测和拉距检查的办法反复定测,确保正确无误,然后设置十字型护桩;/nS1.2、完成放样后填写施工放样报验单报监理组测量工程师进行复测检查,注意在埋设护桩时必须用水泥砂浆包裹,并标识明确,钻机就位前认真核对桩位,据此埋设护筒,并把四角控制桩引到护筒上并用十字线标明钻孔的中心,钻机据此对正孔位;/nS1.3、护筒制作与埋设:钻孔前,埋设坚固、不漏水的孔口护筒,护筒埋设位置按照四角控制桩定位,一般地质地段护筒顶面高出地下水位或孔外水位2.0m;/nS3、泥浆的制备:/nS3.1、在开钻前,选择和备足良好的粘土,优先采用膨润土,供造浆使用,保证护筒内泥浆顶标高始终高于筒外水位或地下水位至少2.0m以上;/nS3.2、钻孔施工前首先在泥浆池内采用泥浆搅拌机搅拌泥浆,然后利用泥浆泵泵送至钢护筒内,严格控制泥浆的比重、粘度、胶体率等各项指标,当钢护筒内泥浆性能指标满足施工要求后开孔钻进;/nS4、钻孔:/nS4.1、钻机就位前,应对主要机具及配套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各种设备正常运转后才可以进场施工,安装钻机时要使底座水平,起重滑轮缘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nS4.2、开钻前,在护筒内多加一些粘土,地表土层松疏时,还要混合加入一定数量的小片石,然后注入泥浆和清水,借助钻头的冲击把泥膏、石块挤向孔壁,以加固护筒角,开始钻进时,进尺速度需适当控制,使初成孔竖直、圆顺,防止孔位偏心、孔口坍塌,钻进深度超过钻头全高加冲程后,方可进行正常冲程,冲击钻孔时宜用小冲程,当孔底在护筒脚下3m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程;/nS4.3、钻孔时,随时察看钢丝绳的回弹情况,耳听钻锥的冲击声,以判别孔底情况,掌握勤松动,少量松绳的原则,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判断地质类别,记入记录表中,并与设计院提供的地质剖面图相对照,遇到不一致时,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处理,钻孔遇有软、硬地层倾斜交接面钻进时,由于冲锥冲击面受力不均匀,极易发生孔位偏斜现象,此时应采用回填片石后再继续钻进的措施进行纠偏,若反复出现偏孔现象,采取反复冲填的措施进行纠偏处理,直至成桩完成,反复冲孔回填的二次冲孔工程量按现场监理、建设单位签认为准;/nS4.4、钻孔作业分班进行、连续施工,不得中断,因特殊情况必须停钻时,孔口应加盖保护,并将钻头提到离孔底5m左右处,以防埋钻;/nS4.5、经常检查泥浆的主要指标;/nS4.6、钻孔一次完成,遇有事故立即处理,在终孔24小时以前及时通报监理工程师,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孔深时,应对孔深、孔位等进行检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立即填写终孔检查证,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可进行孔底清理和灌注水下砼的准备工作;/nS5、成孔检查:孔径和孔形采用探孔器检测,孔深和孔底沉碴采用标准测锤检测;/nS6、清孔: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应采用泥浆循环或抽渣法进行清孔,避免延时过长,泥浆渣沉淀,造成清孔困难或坍孔,对孔底沉淀物,采用抽渣筒清除,抽渣筒放到孔底后,要在孔底上、下提放几次,尽量多取出钻碴,然后提出;/nS7、钢筋笼的加工及安放:/nS7.1钢筋笼加工及制作:/nS7.1.1在钻孔桩钻进过程中提前进行钢筋笼加工制作,钢筋笼在现场分段加工,吊装时接长,钢筋笼在现场进行绑扎与焊接,主筋与加强箍筋全部焊接,以增加钢筋笼的刚度;/nS7.1.2所有钢筋的截断及弯曲均在工地现场内进行,钢筋按图纸的形状尺寸进行弯曲,采用冷弯法加工,声测管用8号铁丝固定于加劲圈上,并保留有3cm左右的活动量,以利于上下管节之间的连接,并保证在起吊过程中不变形扭曲,声测管为外径57mm、壁厚3.5mm的钢管;/nS7.1.3声测管底部用80×80mm的钢板焊接,当钢筋笼安放至孔口时,用清水将声测管内注满水,观察其水位不下落,再用测绳栓φ25mm、长100mm钢筋探头放入管内检查声测管套管是否通畅,当两项检查符合密闭、通畅条件后封堵上盖,完成检查工作,否则应更换声测管;/nS7.2钢筋笼吊装:钢筋笼采用分节吊装,吊装采用多点平衡吊放,以防止扭转弯曲,发生永久性变形,钢筋笼四周沿桩长每2m的地方对称设置四道导向筋,使钢筋笼下到孔内后不靠孔壁而有足够的保护层,吊放过程中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放,避免碰撞孔壁,骨架落到设计标高后,将其校正在桩中心位置并固定,钢筋笼安放后,若等待太长时间不能灌注混凝土时,将钢筋笼从孔内移出,在重放钢筋笼前,对钻孔的完整性,孔底松散物进行重新检查,钢筋笼达到标高后,牢固地用吊筋将笼体与孔口护筒电焊联接,以防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造成浮笼现象;/nS8、灌注水下砼:/nS8.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砼运输车输送,砼现场坍落度控制在18~22cm,碎石最大粒径为2.5cm;/nS8.2、混凝土浇筑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方法,为防止导管进水,应保证混凝土的初增量,确保首批混凝土能将导管埋住,定期地通过水密试验检查导管的密封性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浇筑过程中,认真测量导管埋深,杜绝测深错误,要加强混凝土施工的组织工作,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严格控制埋探,正常情况下不要超过6m,另外,可以在浇注漏斗安装一个震动器,当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太好时,每隔数分钟振一次可以防止堵管;/nS8.3、二次清孔:混凝土导管下完后,若沉渣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用导管及泥浆泵进行二次清孔,清孔时应及时向护筒内补充优质泥浆,确保护筒内水头,并及时进行分层取样,清孔结束经监理工程师现场检验合格后,立即拆除吸泥弯头,开始浇筑水下混凝土,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泥浆指标,尽量避免二次清孔;/nS8.4、首批砼用剪球法泄放;/nS8.5、灌注施工:灌注时作好灌注混凝土的数量记录,随时测量、记录导管埋置深度和混凝土顶面高度,导管埋深不小于2m,不大于6m,灌注应连续进行,一气呵成,边灌注砼边提升导管,边拆除上一节导管,使砼经常处于流动状态,提升速度不能过快,提升后导管的埋深不小于1.0m,以防止泥浆及水冲入管内,灌筑后桩顶高出设计标高不小于1.0m,确保清除浮浆、凿毛后的桩顶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要求;/nS9、桩基检测:为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桩顶混凝土比设计桩顶标高至少多灌1m,待桩身灌注完毕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按要求采用超声波检测桩身砼的完整性,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埋设无损检验所需的声测管,以检查成桩质量,每根桩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混凝土试件不得少于两组。/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八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八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84882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