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魔芋双行条栽二次作垄栽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2328.9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8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彬;熊德彪;张钟;杨淑艳;张军云;普金安;杨兆贵;白世光;瞿观;普秋雄;张乙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云南睦群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绿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C1/00;A01B79/00;A01C1/08;A01C21/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31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魔芋双行条栽二次作垄栽培法。魔芋双行条栽二次作垄栽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地;B、土壤消毒;C、选种;D、种芋消毒;E、播种;F、施肥;G、培土理墒;H、除草;I、覆盖;J、病虫害的防治;K、魔芋球径的采挖。本发明出苗率高、肥料利用率高、一性施肥、排水效果好、通风透光性好、病害发生率低、劳动力投入少、商品芋球茎膨大率高、种植省时省工、采挖时可机械化采收。 | ||
搜索关键词: | 魔芋 双行 二次 栽培法 | ||
【主权项】:
1.魔芋双行条栽二次作垄栽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选地:种植地选择耕作层30 cm以上、排水良好、pH值 6.0-7.5的土壤;土壤质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nB、土壤消毒:种植前15~30d,清除田间杂物,每亩使用生石灰40~50kg均匀撒于土壤表面,并深翻30~40cm土层,耙平细碎土壤,充分晒田;/nC、选种:选择大小一致、外形饱满、芽窝浅、无病虫危害的种芋;/nD、种芋消毒:/na、晒种:播种前15~20d,将种芋置于阳光下照射1~2d;/nb、消毒:按1000-1500 倍的链霉素与50%多菌灵500倍液按体积比1:1混合配制成消毒液,每个种芋≤30g的较小种芋采用浸种消毒方法,即将魔芋种芋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0min,取出滤掉药液、晾干;每个种芋≥30g/个的较大种芋采用喷雾法,即使用上述消毒液,将种芋平铺后均匀喷雾至种芋表面湿润,晾晒干后再翻面喷雾,如此反复2次后晾干;/nE、播种/na、撒播种标线:田块平整后,每亩使用过磷酸钙20~30kg,沿缓坡方向或利于排水方向撒出直线,按一年生一代种芋播种标线间距0.9~1.1m,二年生二代种芋播种标线间距1.1~1.2m,三年生三代种芋播种标线间距1.2~1.3m;同时每亩使用2~3kg辛硫磷颗粒撒于播种标线上以防治地下害虫;/nb、摆放种芋:沿播种标线两侧摆放种芋,魔芋芽眼倾斜45度角朝向播种标线外侧交叉对空摆放魔芋种芋;一代种芋距播种标线10cm,株距15cm,亩种植密度7000~9000株,亩用种量80~100kg;二代种芋距播种标线10~15cm,株距25~30cm,亩种植密度3500~4000株,亩用种量400~500kg;三代种芋距播种标线15~25cm,株距35~40cm,亩种植密度2500~3000株,亩用种量500~600kg;/nc、盖土:摆好种芋后将外侧土提土盖于种芋之上,盖土厚度在5~10cm,盖土后形成外侧排水沟,中间播种线处留出施肥槽,形成有施肥槽的墒面;/nF、施肥:在魔芋芽即将出土前,每亩用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kg或商品有机肥300~500kg加硫酸钾型高钾复合肥30~50kg充分混匀后撒于施肥槽内;/nG、培土理墒:施肥后取外侧沟内的土盖实肥料,并做成深沟高垄墒面,墒面宽50~70cm,沟宽40~60cm,垄顶至沟底≥30cm;/nH、除草:保持土壤表层湿润的前提下每亩使用90%乙草胺乳油60ml和33%二甲戊灵乳油100ml兑水60kg,均匀喷撒于土壤表面防治杂草;/nI、覆盖:喷施除草剂后3~5d,取松毛或者稻草或者桔杆覆盖于墒面之上,覆盖厚度3~5cm;/nJ、病虫害的防治:魔芋出苗展叶50%后,链霉素和有机多菌灵、魔芋消毒灵和汰腐净,交替使用,间隔7~10d喷雾防治病害,连续4次喷雾;魔芋展叶后使用杀虫剂对魔芋全田喷雾防治虫害;发现病株时应即时将病株挖出远离魔芋种植地块深埋,并将挖点用生石灰覆盖用土踏实,并在周围撒上生石灰防止病菌扩散;/nK、魔芋球径的采挖:应在叶柄倒苗后15~20d采挖,采挖时从垄的两侧挖取,避免伤及球茎。/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溪市农业科学院;云南睦群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绿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经济作物工作站,未经玉溪市农业科学院;云南睦群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绿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经济作物工作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85232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 下一篇:一种莲藕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