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中子强吸收体获得共振群常数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4703.8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5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祖铁军;李继奎;曹良志;吴宏春;贺清明;刘宙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61215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针对中子强吸收体获得共振群常数的方法,将中子强吸收体和周围栅元等效为一维圆柱的超栅元模型,再将超栅元模型拆分为三个一维圆柱栅元,从而三个一维圆柱栅元组成了改进超栅元模型;利用超细群计算方法,分别获得每个栅元的共振群常数,最终获得针对中子强吸收体的共振群常数;本发明相比现有的等价理论、子群方法等共振计算方法,弥补了其不能获得中子强吸收体准确共振群常数的缺陷;同时改进后的超栅元模型在不损失精度的条件下具有更高的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栅元 共振 强吸收 群计算 超细 等价 子群 改进 | ||
【主权项】:
1.一种针对中子强吸收体获得共振群常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主要包括构建改进超栅元模型和求解中子慢化方程,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针对实际计算的对象,获得中子强吸收体栅元以及周围栅元的材料组成、几何和温度信息;/n步骤2:基于步骤1中获得的信息,首先将中子强吸收体栅元依据体积守恒转化为一维圆柱形状的中子强吸收体等效栅元,在等效栅元外面包上由周围8个燃料栅元构成的附加层,该附加层从内向外依次为:水-包壳-气隙-燃料-气隙-包壳-水,形成组合后模型;然后对组合后模型内相邻的非共振区域依据体积守恒作均匀化处理,从而构建起超栅元模型;/n步骤3:基于步骤2中构建的超栅元模型,将其拆分为三个一维圆柱栅元,第一个一维圆柱栅元是将超栅元内所有中子强吸收体材料均匀化处理,第二个一维圆柱栅元是将中子强吸收体等效栅元内所有中子强吸收体材料均匀化处理,第三个一维圆柱栅元是中子强吸收体等效栅元;上述三个一维圆柱栅元组成了改进超栅元模型;/n步骤4:对步骤3中组成改进超栅元模型的每个一维圆柱栅元,利用超细群计算方法得到每个一维圆柱栅元对应的共振群常数;则中子强吸收体的共振群常数计算公式为:/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88470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