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污染型支浜水体汇流前动态治理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01131.X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2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迎颖;张志勇;宋伟;闻学政;王岩;刘海琴;秦红杰;宋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11108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洪年<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00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水体治理领域,特别是涉及复合污染水体的治理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是涉及以太湖流域农村集中居住区太滆运河支浜(新运小桥浜)为代表的复合污染型支浜水体汇流前动态治理结构及方法,通过设置原位生态修复箱,能够适应支浜不同水位变化,并且利用水生植物的根系部位作为微生物附着基底,可以打破水体原有的分解平衡,利用自然分层的效果有效提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同时,本发明在生态护坡上进行了结构改进和草种设置改进,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护坡的防治效果,还能减少泥土进入支浜水体。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复合污染 水生植物 原位生态修复 微生物分解 微生物附着 动态治理 分解平衡 结构改进 生态护坡 水体治理 水位变化 自然分层 汇流 原有的 根系 护坡 居住区 草种 基底 泥土 运河 防治 流域 治理 改进 农村 | ||
【主权项】:
1.复合污染型支浜水体汇流前动态治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位于支浜水体与干流水体汇流之前,靠近汇流处的为治理结构末端,远离汇流处的为治理结构前端,治理结构前端与治理结构末端之间为治理段;/n在治理结构前端设置有缓冲处理结构,所述缓冲处理结构由底面和缓冲台阶组成,所述底面为斜坡面,在治理结构前端处较高,逐步向下延伸,所述缓冲台阶竖直设置在底面上,缓冲台阶与底面配合在治理结构前端形成若干高度逐步降低的缓冲池,并且治理结构最前端的缓冲池高度最高,水流由高向低依次逐级经过缓冲池,流入治理段;/n在治理段两侧堤岸上设置有“乔-灌-草”植被治理组合结构,同时在治理段两侧堤岸的裸露坡面上设置有生态护坡;/n在治理结构末端设置有近岸滨水区污染阻控植物屏与喷泉式曝气设施,优选的该喷泉式曝气设施为太阳能喷泉式曝气设施;/n同时,在治理结构前端的缓冲处理结构、治理段以及治理结构末端的水体内均设置有若干原位生态修复箱,所述的原位生态修复箱包括箱体、与箱体连接的原位生态修复植物以及分布在箱体不同水层中的微生物,所述原位生态修复植物主要是由挺水植物构成,所述原位生态修复植物的水下部分垂直或者基本垂直的悬浮在原位生态修复箱的水体空间内,并自然形成不同氧浓度水层,所述微生物原位生态修复结构主要是由水体内的微生物在该原位生态修复植物根系形成的水层结构中自然驱动分布形成,所述箱体为透水型框体结构,其底面封闭形成箱底,所述箱底上承接有根系脱落物以及附着在根系脱落物上的微生物。/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90113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初期农田地表径流截留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用微生物膜耦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