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鲟鱼皮制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21023.9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6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伟;税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14B1/04 | 分类号: | C14B1/04;C14B1/00;C14C1/08;C14C1/04;C14C3/04;C14C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鲟鱼皮制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鲟鱼皮经过保骨板→去肉→脱脂→浸水→松散纤维→脱灰软化→氧化漂白→还原漂白→浸酸→去酸→铬鞣等工序加工即可获得蓝湿革,蓝湿革可按照现有技术进行复鞣、染色、加脂和涂饰等后续操作。鲟鱼皮制革过程中通过对骨板和粒面的保护以及在工序在具有曝气功能的划槽中进行,可以防止硬质骨板和粒面损伤;制革过程中通过长时间均匀缓和的膨胀和浸酸等操作松散胶原纤维,成革柔软丰满;通过氧化和还原进行漂白,可以基本消除天然色素。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鲟鱼皮制革的方法实用性强,可以用于加工不同种类的鲟鱼皮,加工所得蓝湿革后又可根据成品要求进行不同的鞣后湿加工和涂饰操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鲟鱼 制革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鲟鱼皮制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鲟鱼皮经过保骨板→去肉→脱脂→浸水→松散纤维→脱灰软化→氧化漂白→还原漂白→浸酸→去酸→铬鞣等工序加工即可获得蓝湿革,蓝湿革可按照现有技术进行复鞣、染色、加脂和涂饰等后续操作;上述工序均在具有曝气功能的划槽中进行,各工序中材料用量以鲟鱼原料皮重量为基准,上述工序的具体操作如下:/n保骨板:鲟鱼原料皮加入其重量400-500%的水、0.5-1.0%渗透剂、0.5-1.0%脱脂剂、0.2-0.5%杀菌剂、0.2-0.6%醛类物质,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18-24h,排液后水洗;/n去肉:将经过保骨板处理后的鲟鱼皮肉面向上,用钉子钉于木板上,利用装有钢丝轮的磨光机磨刮以去除鱼皮的皮下组织和脂肪;/n脱脂:将去肉后的鲟鱼皮浸泡于其重量400-500%、28-32℃的水中,加入碳酸钠1.0-2.5%,脱脂剂1.5-3.0%,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1-3h,排液后水洗;/n浸水:将脱脂后的鲟鱼皮浸泡于其重量400-500%的水中,加入0.5-1.0%渗透剂、1.0-2.0%脱脂剂、0.2-0.5%杀菌剂、30-100活力单位/g脂肪酶,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14-18h,期间用碳酸钠调节浴液pH值为8.5-9.5,排液后水洗;/n松散纤维:将浸水后的鲟鱼皮浸泡于其重量400-500%的水中,加入0.5-1.0%渗透剂、1.0-2.0%脱脂剂、1.0-3.0%浸灰助剂、0.2-0.4%醛类物质,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1h,再加入0.8-2.0%硫氢化钠,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1-3h,再加入0.5-1.5%硫化钠、1.0-3.0%石灰、1.0-3.0%浸灰助剂,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2-4h,再加入1.0-3.0%石灰、1.0-3.0%浸灰助剂,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6-9h,再加入1.0-3.0%石灰,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4-6h,再加入1.0-3.0%石灰,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4-6h,加完所有材料后间歇进行划动和曝气,总松散纤维时间96-144h,排液后水洗;/n脱灰软化:将松散纤维后的鲟鱼皮浸泡于其重量400-500%的水中,加入1.0-2.5%脱灰剂,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1-3h,排液后水洗,再加入鲟鱼皮重量400-500%的水,2.0-5.0%脱灰剂,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1-3h,再加入软化酶0.2-0.5%,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12-18h,排液后水洗;/n氧化漂白:将脱灰软化后的鲟鱼皮浸泡于其重量400-500%的水中,加入1.0-6.0%氧化剂,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1-5h,期间用酸或碱调节浴液pH值为8.0-9.5,排液后水洗;/n还原漂白:将氧化漂白后的鲟鱼皮浸泡于其重量400-500%的60g/L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加入2-4%还原剂,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2-6h,期间用硫酸调节浴液pH值为3.5-5.0;/n浸酸:将还原漂白后的鲟鱼皮浸泡于其重量400-500%的60g/L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加入0.5-2.0%有机酸,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2-6h,加入硫酸使浴液pH值为1.0-2.0,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8-10h,加完所有材料后间歇进行划动和曝气,总浸酸时间72-120h;/n去酸:在浸酸完成后的浴液加入碱性物质,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2-4h,使浴液pH值为2.8-3.3;/n铬鞣:在去酸完成后的浴液加入5-12%铬鞣剂、3-6%明矾、2-4%改性戊二醛,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浸泡36-48h,再利用碳酸氢钠分六次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将浴液pH值为3.6-4.0,每次间隔1h,最后将浴液升温至40℃,在划动和曝气条件下12-24h;/n通过上述工序操作即可完成鞣制获得蓝湿革,上述工序操作中除已说明的外,其他工序进行时温度均为常温。/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92102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式蔗汁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革过程中进行去肉操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