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液输送用压电蠕动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21058.2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9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罗罕频;刘海东;钱超平;俞迈;黄子健;陈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60/279 | 分类号: | A61M60/279;A61M60/4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4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血液输送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输送用压电蠕动泵。从上到下依次由上盖板、介质腔板、下盖板连接而成;第一压电振子、第二压电振子、第三压电振子安装在上盖板和介质腔板之间;介质腔板从左至右设有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内均填充有一定压力的流体介质;下盖板上表面设有凹槽,柔性薄膜变形均作用于凹槽内;凹槽两端设有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连通凹槽和进口和出口。特色与优势:仿照生物组织的软体驱动,压电蠕动泵通过流体介质带动软体薄膜进行蠕动输送,驱动过程柔软温和,避免了血液的破坏;功耗低、结构简单、易集成且无电磁干扰。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输送 压电 蠕动 | ||
【主权项】:
1.一种血液输送用压电蠕动泵,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由上盖板、介质腔板、下盖板连接而成;所述上盖板和介质腔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电振子、第二压电振子和第三压电振子;所述第一压电振子、第二压电振子、第三压电振子均由金属基板和压电陶瓷晶片同心粘接而成;所述介质腔板上表面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第一压电振子配套安装;所述第二密封圈与第二压电振子配套安装;所述第三密封圈与第三压电振子配套安装;所述介质腔板从左至右设有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所述介质腔板下表面粘接有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和第三柔性薄膜;所述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和第三柔性薄膜均为高弹性薄膜;所述第一介质腔连通第一压电振子和第一柔性薄膜;所述第一介质腔由第一压电振子、介质腔板和第一柔性薄膜相连形成密闭腔体;所述第二介质腔连通第二压电振子和第二柔性薄膜;所述第二介质腔由第二压电振子、介质腔板和第二柔性薄膜相连形成密闭腔体;所述第三介质腔连通第三压电振子和第三柔性薄膜;所述第三介质腔板由第三压电振子、介质腔板和第三柔性薄膜相连形成密闭腔体;所述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内均填充有流体介质;所述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在流体介质作用下保持膨胀状态;所述下盖板上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的变形均作用于凹槽内;所述凹槽宽度a小于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第三柔性薄膜的工作直径d;所述凹槽左端设有第一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腔与凹槽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与入口连通;所述凹槽右端设有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二缓冲腔与凹槽连通;所述第二缓冲腔与出口连通。/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92105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驱动轴的柔性导管
- 下一篇: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