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FACE架构的可移植组件单元封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48637.6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7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肖瑾;刘相君;胡晓光;陈天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安伟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基于航电领域近年来新兴的未来机载能力环境(FACE)技术标准,具体提出了一种针对FACE系统可移植组件段中可移植组件单元的适配封装方法。主要组成包括:基于FACE数据体系结构的数据建模、基于共享数据模型的通用数据语义环境搭建、可移植组件接口封装架构设计以及基于接口封装架构的适配封装方案。本发明有利于实现航电系统中软件组件的可移植性与可重用性,以此来减少组件的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进一步提高航电系统的开发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face 架构 移植 组件 单元 封装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FACE架构的可移植组件单元适配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可移植组件单元的适配封装设计了一种组件接口封装架构,明确了组件单元的构成以及接口定义规范,定义了可移植组件单元的封装流程,首先利用FACE数据架构进行数据建模,同时建立共享数据模型,实现系统中组件的通用数据语义环境搭建,然后,按照数据模型来定义接口数据格式并进行命名,进一步实现对组件核心功能的适配封装。具体包括:/n1)选择共享数据模型,建立系统数据元素资源池/n选择组件数据语义环境所遵循的共享数据模型,构建组件所处系统的数据元素资源池;若无共享数据模型,则选取系统中某一组件首先进行数据建模,将其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以及平台数据模型作为新的共享数据模型;/n2)依据FACE数据建模方法,对目标组件进行数据建模/n依据FACE数据建模方法,建模得到目标组件的数据模型;在数据建模过程中,优先从共享数据模型中选取建模所需的数据元素,若共享数据模型中没有所需数据元素,再对该数据元素进行创建,并添加入共享数据模型中;/n3)可移植单元组件接口封装架构设计/n设计了一种可移植单元组件的接口封装架构,该架构将可移植单元组件分为功能内核与接口适配器内外两个模块,并为接口适配器模块设计了输入输出接口、组件管理接口、组件描述接口以及服务质量描述接口四种接口;/n4)可移植单元组件的适配封装/n基于2)中得到的目标组件数据模型以及3)中所述的可移植单元组件接口封装框架,对目标组件进行适配封装。/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94863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