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层充绒布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65857.X | 申请日: | 201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9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孟林;郑坚兵;彭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牛牛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3/00 | 分类号: | D03D13/00;D03D15/00;D03D11/02;A41D31/06;A41D31/14 |
代理公司: | 33253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抗震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层充绒布的生产方法,包括上层织物、中层织物和下层织物;上层织物与中层织物经上中织物交织连接处相连结;中层织物与下层织物经中下织物交织连接处相连结;上中织物交织连接处由上层织物与中层织物的经纱位置互换交织所形成;中下织物交织连接处由中层织物与下层织物的经纱位置互换交织所形成;上中织物交织连接处与中下织物交织连接处互相错开。本发明所制备的一种三层充绒布,与双层充绒布一样,无需涂层轧光就具有防绒性特点,无需绗缝,避免了针孔漏绒的缺点。上充绒空腔与下充绒空腔交错重叠,消除了没有羽绒的区域,使得用该三层充绒布面料制成的羽绒服具有极佳的防风保暖性,又因不需涂层仍具有极佳的透气性。 | ||
搜索关键词: | 交织连接 中层织物 绒布 上层织物 下层织物 三层 经纱位置 充绒 空腔 互换 连结 针孔 防风保暖 互相错开 交错重叠 绒布面料 防绒性 透气性 羽绒服 漏绒 羽绒 轧光 绗缝 制备 生产 | ||
【主权项】:
1.一种三层充绒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充绒布包括上层织物(01)、中层织物(02)和下层织物(03);所述上层织物(01)与中层织物(02)经上中织物交织连接处相连结;所述中层织物(02)与下层织物(03)经中下织物交织连接处相连结;所述上中织物交织连接处由上层织物(01)与中层织物(02)的经纱位置互换交织所形成;所述中下织物交织连接处由中层织物(02)与下层织物(03)的经纱位置互换交织所形成;所述上中织物交织连接处位于两个相邻中下织物交织连接处之间,所述中下织物交织连接处位于上中织物交织连接处位之间;两个上中织物交织连接处之间的上层织物(01)和中层织物(02)形成上充绒空腔(04);两个中下织物交织连接处之间的中层织物(02)与下层织物(03)形成下充绒空腔(05);所述三层充绒布的一个组织循环,经向包括10根经纱,纬向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第七区域、第八区域、第九区域、第十区域、第十一区域、第十二区域、第十三区域、第十四区域、第十五区域、第十六区域、第十七区域、第十八区域、第十九区域、第二十区域;纬向的每一个区域内的包括若干纬向循环,一个纬向循环为6根纬纱;/n其织造过程如下:/n(一)、在第一区域内,第一经纱(1)、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九经纱(9)为上层经纱,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为中层经纱,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一区域上层第一纬纱(011)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一区域中层第一纬纱(012)时,第一经纱(1)、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七经纱7和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一区域下层第一纬纱(013)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在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一区域上层第二纬纱(014)时,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在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一区域中层第二纬纱(015)时,第一经纱(1)、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在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一区域下层第二纬纱(016)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在织口上层;/n(二)、在第二区域内第一经纱(1)、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九经纱(9)为上层经纱,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为中层经纱,第二经纱(2)、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十经纱(10)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二区域上层第一纬纱(021)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二区域中层第一纬纱(022)时,第一经纱(1)、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二区域下层第一纬纱(023)时,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二区域上层第二纬纱(024)时,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在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二区域中层第二纬纱(025)时,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在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二区域下层第二纬纱(026)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三)、在第三区域内,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作为上层经纱,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作为中层经纱;第二经纱(2)、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十经纱(10)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三区域上层第一纬纱(031)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在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三区域中层第一纬纱(032)时,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在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三区域下层第一纬纱(033)时,第二经纱(2)和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的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三区域上层第二纬纱(034)时,第三经纱(3)和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在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三区域中层第二纬纱(035)时,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三区域下层第二纬纱(036)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四)、在第四区域内,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作为上层经纱,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作为中层经纱,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四区域上层第一纬纱(041)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四区域中层第一纬纱(042)时,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四区域下层第一纬纱(043)时,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四区域上层第二纬纱(044)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四区域中层第二纬纱(045)时,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四区域下层第二纬纱时,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五)、在第五区域内,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作为上层经纱,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作为中层经纱,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作为下层经纱;/n在织入第五区域上层第一纬纱(051)时,第五经纱(5)和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在织入第五区域中层第一纬纱(052)时,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五区域下层第一纬纱(053)时,第二经纱(2)和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五区域上层第二纬纱(054)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五区域中层第二纬纱(055)时,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五区域下层第二纬纱(056)时,第四经纱(4)和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六)、在第六区域内,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作为上层经纱,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作为中层经纱,第一经纱(1)、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九经纱(9)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六区域上层第一纬纱(061)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六区域中层第一纬纱(062)时,第二经纱(2)、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六区域下层第一纬纱(063)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六区域上层第二纬纱(064)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六区域中层第二纬纱(065)时,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六区域下层第二纬纱(066)时,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七)、在第七区域内,第二经纱(2)、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十经纱(10)作为上层经纱,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作为中层经纱,第一经纱(1)、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九经纱(9)作为下层经纱;/n在织入第七区域上层第一经纱(071)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在织入第七区域中层第一纬纱(072)时,第二经纱(2)、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七区域下层第一纬纱(073)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七区域上层第二纬纱(074)时,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七区域中层第二纬纱(075)时,第二经纱(2)、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七区域下层第二纬纱(076)时,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八)、在第八区域中,第二经纱(2)、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十经纱(10)作为上层经纱,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作为中层经纱,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作为下层经纱;/n在织入第八区域上层第一纬纱(081)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在织入第八区域中层第一纬纱(082)时,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在织入第八区域下层第一纬纱(083)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在织入第八区域上层第二纬纱(084)时,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在织入第八区域中层第二纬纱(085)时,第二经纱(2)、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在织入第八区域下层第二纬纱(086)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九)、在第九区域内,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作为上层经纱,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作为中层经纱,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九区域上层第一纬纱(091)时,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九区域中层第一纬纱(092)时,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九区域下层第一纬纱(093)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九区域上层第二纬纱(094)时,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九区域中层第二纬纱(095)时,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九区域下层第二纬纱(096)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十)、在第十区域内,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作为上层经纱,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作为中层经纱,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十区域上层第一纬纱(101)时,第四经纱(4)、第九纬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区域中层第一纬纱(102)时,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区域下层第一纬纱(103)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十区域上层第二纬纱(104)时,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区域中层第二纬纱(105)时,第一经纱(1)、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区域下层第二纬纱(106)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十一)、在第十一区域内,第一经纱(1)、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九经纱(9)作为上层经纱,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作为中层经纱,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十一区域上层第一纬纱(111)时,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一区域中层第一纬纱(112)时,第一经纱(1)、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一区域下层第一纬纱(113)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十一区上层第二纬纱(114)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一区中层第二纬纱(115)时,第一经纱(1)、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一区下层第二纬纱(116)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十二)、在第十二区域内,第一经纱(1)、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九经纱(9)作为上层经纱,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作为中层经纱,第二经纱(2)、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十经纱(10)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十二区域上层第一经纱(1)21时,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二区域中层第一纬纱(122)时,第一经纱(1)、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二区下层第一纬纱(123)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十二区上层第二纬纱(124)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二区中层第二纬纱(125)时,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四经纱3、第六经纱(6)、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二区下层第二纬纱(126)时,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十三)、在第十三区域内,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作为上层经纱,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作为中层经纱,第二经纱(2)、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十经纱(10)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十三区域上层第一纬纱(131)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三区域中层第一纬纱(132)时,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三区域下层第一纬纱(133)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十三区域上层第二纬纱(134)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十三区域中层第二纬纱(135)时,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三区域下层第二纬纱(136)时,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十四)、在第十四区域内,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作为上层经纱,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作为中层经纱,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十四区域上层第一纬纱(141)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四区域中层第一纬纱(142)时,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四区域下层第一纬纱(143)时,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十四区域上层第二纬纱(144)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四区域中层第二纬纱(145)时,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四区域下层第二纬纱(146)时,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十五)、在第十五区域内,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作为上层经纱,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作为中层经纱,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十五区域上层第一纬纱(151)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五区域中层第一纬纱(152)时,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五区域下层第一纬纱(153)时,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十五区域上层第二纬纱(154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五区域中层第二纬纱(155)时,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五区域下层第二纬纱(156)时,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十六)、在第十六区域内,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作为上层经纱,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作为中层经纱,第一经纱(1)、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九经纱(9)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十六区域上层第一纬纱(161)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六区域中层第一纬纱(162)时,第二经纱(2)、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六区域下层第一纬纱(163)时,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十六区域上层第二纬纱(164)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六区域中层第二纬纱(165)时,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六区域下层第二纬纱(166)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十七)、在第十七区域内,第二经纱(2)、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十经纱(10)作为上层经纱,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作为中层经纱,第一经纱(1)、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九经纱(9)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十七区域上层第一纬纱(171)时,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七区域中层第一纬纱(172)时,第二经纱(2)、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七区域下层第一纬纱(173)时,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十七区域上层第二纬纱(174)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七区域中层第二纬纱(175)时,第二经纱(2)、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七区域下层第二纬纱(176)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十八)、在第十八区域内,第二经纱(2)、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十经纱(10)作为上层经纱,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作为中层经纱,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十八区域上层第一纬纱(181)时,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八区域中层第一纬纱182时,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八区域下层第一纬纱(183)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十八区域上层第二纬纱(184)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八区域中层第二纬纱(185)时,第二经纱(2)、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八区域下层第二纬纱(186)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十九)、在第十九区域内,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作为上层经纱,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作为中层经纱,第一经纱(1)、第三经纱(3)、第六经纱(6)、第八经纱(8)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十九区域上层第一纬纱(191)时,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九区域中层第一纬纱(192)时,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五经纱(5)、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九区域下层第一纬纱(193)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十九区域上层第二纬纱(194)时,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九区域中层第二纬纱(195)时,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十九区域下层第二纬纱(196)时,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二十)、在第二十区域内,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作为上层经纱,第一经纱(1)、第六经纱(6)作为中层经纱,第三经纱(3)、第五经纱(5)、第八经纱(8)、第十经纱(10)作为下层经纱;/n当织入第二十区域上层第一纬纱(201)时,第二经纱(2)、第七经纱(7)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二十区域中层第一纬纱(202)时,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六经纱(6)、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二十区域下层第一纬纱(203)时,第三经纱(3)、第八经纱(8)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当织入第二十区域上层第二纬纱(204)时,第四经纱(4)、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二十区域中层第二纬纱(205)时,第一经纱(1)、第二经纱(2)、第四经纱(4)、第七经纱(7)、第九经纱(9)位于织口上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下层;/n当织入第二十区域下层第二纬纱(206)时,第五经纱(5)、第十经纱(10)位于织口下层,其余经纱位于织口上层。/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牛牛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牛牛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96585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层充绒布
- 下一篇:一种涡流纺纱复合防晒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