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传输热晕效应及其自适应光学补偿的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2475.X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6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罗曦;李新阳;黄林海;吴书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J11/00 | 分类号: | G01J11/00;H04B10/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传输热晕效应及其自适应光学补偿的模拟装置,包括模拟主激光器、模拟信标激光器、第一光束变倍系统、光束耦合传输系统、自适应光学系统、第二光束变倍系统、第三光束变倍系统、模拟吸收池系统、主激光/信标光分光元件、主激光探测光学窄带滤光元件、主激光探测光学衰减元件、聚焦透镜、主激光远场探测相机。该装置能够实现低功率红外波段模拟主激光准直/聚焦传输状态下的等效大气传输热晕效应可控产生及其自适应光学补偿的实验室模拟,且具有系统规模紧凑、可重复工作稳定性高、加工工艺成熟、相比于高功率激光光源的实现方式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传输 效应 及其 自适应 光学 补偿 模拟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激光传输热晕效应及其自适应光学补偿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主激光器(1)、模拟信标激光器(2)、第一光束变倍系统(3)、光束耦合传输系统、自适应光学系统、第二光束变倍系统(6)、第三光束变倍系统、模拟吸收池系统、主激光/信标光分光元件(9)、主激光探测光学窄带滤光元件(10)、主激光探测光学衰减元件(11)、聚焦透镜(12)、主激光远场探测相机(13);/n其中,所述模拟主激光器(1)发射的主激光波长为红外波段;所述模拟信标激光器(2)发射的信标光波长为可见波段;/n所述自适应光学系统包括波前探测器(51)、倾斜镜(52)、变形镜(53)、波前处理机(54)、高压放大器(55),所述倾斜镜(52)、所述变形镜(53)的各驱动器闭环电压由所述波前处理机(54)根据所述波前探测器(51)的实时探测结果进行倾斜解耦与复原运算后控制所述高压放大器(55)分别提供,所述波前探测器(51)采用基于哈特曼-夏克波前传感技术的光学结构;/n所述光束耦合传输系统包括第一耦合反射镜(41)、第二耦合反射镜(42)、第三耦合反射镜(43)、第四耦合反射镜(44)、第五耦合反射镜(45)、第六耦合反射镜(46)、信标分光镜(47);/n所述模拟吸收池系统包括液体吸收池(81)、电动平移台(82)、平移台控制器(83);所述液体吸收池(81)在沿平行于主激光传输方向的长度为L,在沿垂直于主激光传输方向的宽度为W;所述电动平移台(82)安装于所述液体吸收池(81)的底部,其沿垂直于主激光传输方向驱动所述液体吸收池(81)的运动速度V受所述平移台控制器(83)控制,用以模拟主激光传输路径上的等效大气横向风速;在所述液体吸收池(81)的后表面,所述主激光/信标光分光元件(9)以与主激光传输光轴成45度方向放置于主激光传输光路的中心位置;沿主激光的传输正方向,所述主激光探测光学衰减元件(10)、所述主激光探测光学窄带滤光元件(11)、所述聚焦透镜(12)垂直于所述主激光远场探测相机(13)的接收光轴光路中心依次放置;所述主激光远场探测相机(13)用于实现热晕效应自适应光学开环/闭环条件下对主激光远场图像的实时采集与事后分析。/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97247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