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升力纵列式矢量双旋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7773.8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8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武耀罡;魏新超;黄亚东;马超;刘晚移;乔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22 | 分类号: | B64C27/22;B64C27/14;B64C3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苏冲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混合升力纵列式矢量双旋翼飞行器,包括机框、门结构舵机、一号机翼、二号机翼、机翼固定杆、机翼控制机构、主碳杆、一号飞行机构和二号飞行机构,所述一号机翼、所述二号机翼分别通过一号轴承固定安装至所述机翼固定杆两侧,所述机框的顶面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一个机翼控制机构,所述机框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主碳杆,所述主碳杆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一号飞行机构和二号飞行机构。本发明所述的混合升力纵列式矢量双旋翼飞行器成本低,稳定性能与机动性能优良,能源利用率高。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升力 纵列 矢量 双旋翼 飞行器 | ||
【主权项】:
1.混合升力纵列式矢量双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框(1)、门结构舵机(2)、一号机翼(3)、二号机翼(4)、机翼固定杆(5)、机翼控制机构(6)、主碳杆(7)、一号飞行机构(8)和二号飞行机构(9),/n所述机框(1)由若干连接杆拼接而成,并且呈矩形体框架结构,所述机框(1)形成第一面(11)、第二面(12)、第三面(13)、第四面(14)、顶面(15)和底面(16),所述第一面(11)、第二面(12)、第三面(13)、第四面(14)、顶面(15)和底面(16)均为由四根连接杆组成的矩形结构,所述第一面(11)和所述第二面(12)为相对面,所述第一面(11)与所述第二面(12)上分别固定安装交叉杆(17),所述交叉杆(17)由两根连接杆交叉连接而成,所述第三面(13)和第四面(14)为相对面,所述第三面(13)和所述第四面(14)上分别固定安装一根连接杆,所述机框(1)的底面(16)固定安装一根舵机安装杆(161),所述舵机安装杆(161)中心部固定安装门结构舵机(2),所述门结构舵机(2)通过一号传动杆连接至拨杆(21),所述底面(16)两端分别与一号门(18)和二号门(19)铰接,所述机翼固定杆(5)穿过所述机框(1),放置在两个所述交叉杆(17)的交叉点上,与两个所述交叉杆(17)固定连接,所述一号机翼(3)、所述二号机翼(4)分别通过一号轴承固定安装至所述机翼固定杆(5)两侧,所述机框(1)的顶面(15)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一个机翼控制机构(6),所述机翼控制机构(6)包括机翼舵机(61)、机翼舵盘(62)和拉杆(63),所述机翼舵机(61)通过二号传动杆与所述机翼舵盘(62)固定连接,所述机翼舵盘(62)通过两根所述拉杆(63)固定连接至机翼,所述机框(1)的顶面(15)中部固定安装主碳杆(7),所述主碳杆(7)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一号飞行机构(8)和二号飞行机构(9),所述一号飞行机构(8)与所述二号飞行机构(9)结构相同且对称安装,所述一号飞行机构(8)包括螺旋桨(81)、电机(82)、固定架(83)、钢轴(84)、机器人舵盘(85)、机器人舵机(86)、一号固定件(87)、二号固定件(88)和三号固定件(89),所述一号固定架(83)与所述二号固定架(83)结构相同,所述螺旋桨(81)与所述电机(8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82)底部与所述固定架(8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83)横截面呈U型结构,所述固定架(83)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分别设有一个二号轴承,所述钢轴(84)穿过两个所述二号轴承与所述固定架(8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83)一端通过所述机器人舵盘(85)与所述机器人舵机(86)固定连接,所述主碳杆(7)从端部向内依次固定安装一号固定件(87)、二号固定件(88)和三号固定件(89),所述主碳杆(7)通过一号固定件(87)、二号固定件(88)与所述钢轴(84)连接,固定架(83)是在机器人舵机(86)的控制下相对于钢轴(84)可转动,所述主碳杆(7)通过三号固定件(89)与所述机器人舵机(86)固定连接,所述机框(1)上固定安装控制器,所述门结构舵机(2)、所述机翼舵机(61)、所述电机(82)和所述机器人舵机(86)分别信号连接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至外部遥控器,所述机框(1)上固定安装锂电池。/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97777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