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平井入靶过断层的轨迹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015402.8 | 申请日: | 201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4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勋才;黎铖;姜维寨;王锁涛;吴双;张攀;彭文昌;肖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4/00 | 分类号: | E21B44/00;E21B7/04;E21B47/024;E21B47/04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张文华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区第***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水平井入靶过断层的轨迹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已完钻井地层对比获取施工井所在区域的标志层划分数据、施工井地质工程设计给出的靶点数据以及断层数据;在沿轨迹方向的地震剖面上获取断层断距;由工程设计轨迹确定断层位置视平移对应的井斜、垂深,并计算出断层距离靶点的垂深;判断断层所在的层位,选取该层位上部和下部各一套标志层,并计算在邻井中两套标志层之间的垂厚及标志层二距靶点的垂厚;算出钻遇标志层二时的井斜和斜深;判断轨迹是由断层的上升盘钻至下降盘,还是由断层的下降盘钻至上升盘,根据不同的轨迹设计不同的入靶过程。本发明通过合理的轨迹控制,减小或规避断层带来的影响,实现轨迹顺利入靶的目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平 井入靶 断层 轨迹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水平井入靶过断层的轨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S1、根据已完钻井地层对比获取施工井所在区域的标志层划分数据、施工井地质工程设计给出的靶点数据以及断层信息;/n其中,所述靶点数据包括设计靶点垂深、入靶井斜、入靶斜深;所述断层信息为轨迹是由上升盘钻至下降盘还是由下降盘钻至上升盘;/nS2、通过导向分析软件将设计轨迹投影到沿轨迹方向的地震剖面上,获取断层所在位置的井斜、垂深,并获取地震剖面上所示的断层点与设计入靶点之间的垂深差;/nS3、通过导向分析软件做沿轨迹方向的地震剖面,并获取断层的断距;/nS4、根据步骤S1获取的施工井所在区域的标志层划分数据及步骤S2中获取的设计钻遇断层点与设计入靶点之间的垂深差,判断断层所在的层位,选取该层位上部和下部各一套标志层,分别记作标志层一、标志层二,并获取在邻井中两套标志层之间的垂厚及标志层二距靶点的垂厚;/n其中,选取上下标志层时,需满足标志层一、标志层二之间的垂厚大于步骤S3中获取的断层的断距;/nS5、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的狗腿度、设计靶点垂深和斜深及步骤S4中获取的标志层二距离靶点的垂厚,获取钻遇标志层二时的井斜和斜深;/nS6、根据步骤S1获取的断层信息:/n若轨迹是由断层的上升盘钻至下降盘,步骤S4中获取的两套标志层之间的垂厚会因断层的影响变厚,入靶轨迹控制过程中,当井斜达到步骤S5中获取的钻遇标志层二井斜时,保持该井斜稳斜钻进,探到标志层二后再按设计轨迹继续施工,直到入靶;/n若轨迹是由断层的下降盘钻至上升盘,步骤S4中获取的两套标志层之间的垂厚会因断层的影响变薄,则入靶轨迹控制方法如下:/na、根据步骤S5获取的钻遇标志层二时的井斜,从该井斜开始,以比设计狗腿度小2°/30m和最大限制狗腿度两种方式增斜,获取当井斜增至步骤S1中工程设计入靶井斜时,两条轨迹的垂深差;/nb、利用步骤S4获取的邻井中两套标志层之间的垂厚,减去步骤a中两条轨迹增斜至入靶井斜时的垂深差,再减去步骤S3中获取的断层断距,所得结果作为步骤S4中选取的两套标志层之间在施工井中的实际垂厚,以该垂厚与步骤S5中钻遇标志层二的井斜和斜深,按工程设计狗腿度,反推钻遇标志层一时的井斜和斜深;/nc、利用步骤b中反推出的钻遇标志层一时的井斜、斜深,结合工程设计狗腿度,反推施工井造斜点井深;/nd、根据步骤c确定的造斜点井深和设计狗腿度控制轨迹,当井斜达到步骤b中推算的钻遇标志层一时的井斜时,判断轨迹是否钻遇该标志层一,若已钻遇则继续以设计狗腿度施工;若未钻遇则稳斜探该标志层一,探到该标志层一后以设计狗腿度继续施工;/ne、穿过标志层一后,以设计狗腿度继续施工过程中,判断轨迹是否钻遇标志层二,当井斜增至步骤S5中获取的钻遇标志层二的井斜时,若仍未钻遇标志层二,则稳斜探该标志层二,探到该标志层二后按设计狗腿度增斜,直到入靶;若井斜未达到步骤S5中获取的钻遇标志层二的井斜,便提前钻遇标志层二,则根据当前井斜和标志层二距靶点的垂厚,设计下步入靶轨迹,并按新轨迹入靶。/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101540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