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独立循环鱼类人工养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50867.3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63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泉;尹家胜;佟广香;吕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吴国清 |
地址: | 15001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高效独立循环鱼类人工养殖装置,它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鱼类养殖池清理时费时费力,容易造成交叉污染,大量浪费水资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养殖池、沉定池、过滤池和排污池,养殖池的池底上设有下排污口,沉淀池设置在养殖池的一侧,沉淀池的池底上设有沉淀池排污口,下排污口与沉淀池排污口之间通过下排污管连接,上排污入口与上排污出口之间通过上排污管连接,过滤池的一侧与沉淀池的一侧相连通,沉淀池内设有拦污墙,过滤池的另一侧设有水泵,内循环水入口与内循环水出口之间通过内循环水管连接,排污池的池底分别设有第一排污口、第二排污口、第三排污口和第四排污口。本实用新型用于鱼类养殖。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池 排污口 本实用新型 过滤池 养殖池 人工养殖装置 独立循环 内循环水 下排污口 排污池 排污管 鱼类 排污 水产养殖技术 内循环水管 鱼类养殖池 交叉污染 鱼类养殖 拦污 水泵 出口 费力 水资源 | ||
【主权项】:
1.一种高效独立循环鱼类人工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独立循环鱼类人工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1)、沉淀池(2)、过滤池(3)和排污池(4),养殖池(1)的池底上设有下排污口(1‑1),养殖池(1)一侧侧壁的上端设有上排污入口(1‑2),上排污入口(1‑2)与水面平齐,养殖池(1)的上端设有注水口(1‑3),注水口(1‑3)与外部补水管(5)连接,养殖池(1)另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内循环水出口(1‑4),沉淀池(2)设置在养殖池(1)的一侧,沉淀池(2)的池底上设有沉淀池排污口(2‑1),沉淀池(2)的一侧壁上设有上排污出口(2‑2),下排污口(1‑1)与沉淀池排污口(2‑1)之间通过下排污管(6)连接,上排污入口(1‑2)与上排污出口(2‑2)之间通过上排污管(7)连接,过滤池(3)的一侧与沉淀池(2)的一侧相连通,过滤池(3)与沉淀池(2)之间设有间隔墙体(8),间隔墙体(8)的底端设有通口(8‑1),沉淀池(2)内设有拦污墙(9),拦污墙(9)与间隔墙体(8)相邻设置,过滤池(3)的池底上设有过滤池排污口(3‑1),过滤池(3)的中部设有过滤机构(3‑2),过滤机构(3‑2)与过滤池(3)同高,过滤池(3)的另一侧设有水泵(3‑3),过滤池(3)另一侧的一侧壁上设有内循环水入口(3‑4),内循环水入口(3‑4)与内循环水出口(1‑4)之间通过内循环水管(10)连接,水泵(3‑3)的出水口与内循环水入口(3‑4)连接,排污池(4)的池底分别设有第一排污口(4‑1)、第二排污口(4‑2)、第三排污口(4‑3)和第四排污口(4‑4),第一排污口(4‑1)与下排污口(1‑1)之间通过第一排水管(11)连接,第二排污口(4‑2)与沉淀池排污口(2‑1)之间通过第二排污管(12)连接,第三排污口(4‑3)与过滤池排污口(3‑1)之间通过第三排污管(13)连接,第四排污口(4‑4)与外部排污管(14)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2015086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结冰景观鱼池
- 下一篇:一种便于均匀洒石灰的稻鳅共养用抛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