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装瓶分局置瓶的无动力保龄球球瓶处理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1535.1 | 申请日: | 2019-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2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崔成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成武 |
主分类号: | A63D5/02 | 分类号: | A63D5/02;A63D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100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次装瓶分局置瓶的无动力保龄球球瓶处理机构,属于保龄球设球瓶处理机构,包括:主框架,装瓶和落瓶装置,置瓶装置和升降机构,球瓶收集和提升装置,扫瓶和摆新局操纵装置,使用时首先在主框架后面,向上部平台(3)的格子里一次装满多局所需的三十个球瓶,然后在球道前端的投球区推拉装置手柄(45),用以带动绳索(49),通过绳索(49)控制独特设计的承载、落瓶装置,置瓶装置升降机构,完成装一次瓶可以多次清理球道、摆放新瓶,玩多局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无需电源等动力设施,摆放环境不受限制,制造成本低,维护简单,能极大促进保龄球运动的普及。 | ||
搜索关键词: | 球瓶 处理机构 落瓶装置 升降机构 置瓶装置 主框架 球道 装瓶 绳索 保龄球 摆放 保龄球运动 本实用新型 手柄 操纵装置 动力设施 上部平台 提升装置 推拉装置 制造成本 受限制 投球区 无动力 格子 次瓶 新局 新瓶 电源 装满 承载 维护 | ||
【主权项】:
1.一次装瓶分局置瓶的无动力保龄球球瓶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框架,装瓶和落瓶装置,置瓶装置和升降机构,球瓶收集和提升装置,扫瓶和摆新局操纵装置;/n主框架包括:轨道支撑框架(1),轨道(2);/n装瓶和落瓶装置包括:上部平台(3),下部平台(4),分合部件(5),扫瓶部件(6);/n上部平台(3)包括:上部平台边框(7),上部平台V型槽轮子(8),呈三角形分布的十个筒子(9),每个筒子(9)分为三个格子;/n下部平台(4)包括:下部平台边框(10),下部平台V型槽轮子(11),呈三角形分布的十个底板(12);/n分合部件(5)包括:立柱(13),转轴(14),短摆杆(15),长摆杆(16),滚轮(17);/n扫瓶部件(6)包括:扫瓶板(18),两个固定杆(19),以及安装在轨道支撑框架(1)前部两侧的两个转轮(20);/n置瓶装置和升降机构包括:置瓶装置(21),升降机构(22);/n置瓶装置(21)包括:方形框架(23),两个立杆(24),十个呈三角形分布的圆筒(25),置瓶装置U型滑轮(26),两个栅栏(27),控制器(28);/n控制器(28)包括:外框(29),连杆(30),控制器摆杆(31),摆杆轴(32),控制杆(33),控制杆上端平面(34),控制杆下端平面(35);/n升降机构(22)包括:两个支撑柱(36),两套双杠杆结构(37)或两套同轴链轮组机构(38),两个等重配重物(39);/n球瓶收集和提升装置包括:球瓶收集槽(40),球瓶收集槽滑道(41),球瓶收集槽提升踏板(42),两套收集槽滑轮组(43);/n扫瓶和摆新局操纵装置包括:方框(44),控制手柄(45),控制手柄U型滑轮(46),方框(44)的上部横梁安装标牌(47),标牌(47)上标写有“第三局”、“第二局”、“第一局”、“扫瓶或装瓶”字样;/n主框架位于球道(51)末端,轨道(2)位于轨道支撑框架(1)上部,两条轨道(2)水平且平行分布,轨道(2)在置瓶台(52)、球瓶下滑斜面(53)、球瓶收集槽(40)上部,轨道(2)距置瓶台(52)平面的高度为2至2.5倍保龄球瓶高度;/n下部平台V型槽轮子(11)落在轨道(2)上,上部平台V型槽轮子(8)落在下部平台边框(10)上,以下部平台(4)的左右侧边框为轨道,下部平台(4)比上部平台(3)前后长度长出三至四个保龄球瓶瓶身直径的距离,上部平台(3)可在下部平台上滑动,受下部平台(4)前后端边框限制不会从中脱出;/n上部平台(3)的前后边框中部分别与绳索(49)的两端系在一起,绳索(49)通过滑轮组(48)在回球滑道(54)两侧延伸至投球区,并与位于投球区的控制手柄(45)系在一起,通过推拉控制手柄(45)能远距离控制上部平台(3)前后移动,上部平台(3)有呈三角形分布的十个筒子(9),每个筒子(9)包含三个用于装瓶的格子,下部平台(4)有与上部平台十个筒子(9)相对应的托住瓶的十个底板(12),当上部平台(3)相对于下部平台(4)向前移动一个保龄球瓶瓶身直径的距离时,每个筒子(9)相应格子里的瓶就会因为底板(12)没有一同向前移动,而失去承托下落到置瓶装置(21);/n分合部件(5)的立柱(13)安装在下部平台(4)的前端边框上,当上部平台(3)位于下部平台(4)的靠前位置时,长摆杆(16)和滚轮(17)位于上部平台(3)的上表面,滚轮(17)位置的高度低于转轴(14)位置的高度,当上部平台(3)位于下部平台(4)的靠后位置时,长摆杆(16)的端部超出滚轮(17)的部分,落在上部平台(3)的前端边框的上面,防止长摆杆继续下落,长摆杆(16)上的滚轮(17)贴近上部平台(3)的前端边框外侧,分合部件(5)通过是否顶在上部平台(3)和下部平台(4)之间,实现两个平台的同异步变化控制;/n扫瓶部件(6)的扫瓶板(18)两端分别铰接在两个固定杆(19)上,固定杆(19)分别固定于下部平台(4)的两侧边框外侧,当下部平台(4)位于轨道(2)前端位置时,扫瓶板(18)被安装在轨道支撑框架(1)前部两侧的两个转轮(20)挡住并被向后抬起,露出置瓶台(52),扫瓶板(18)随下部平台(4)前后运动,完成下降、扫瓶、返回、抬起动作;/n置瓶装置(21)位于轨道(2)前段下方,方形框架(23)两侧固定有两个立杆(24),立杆(24)上部与升降机构(22)铰接,方形框架(23)内固定十个呈三角形分布的圆筒(25),圆筒(25)下面是托在置瓶装置U型滑轮(26)上的两个栅栏(27),方形框架(23)前段内侧装有两个控制器(28),控制器(28)通过控制杆(33)的上下移动,带动连杆(30)上下移动,连杆(30)带动控制器摆杆(31)左右开合运动,控制器摆杆(31)驱动两个栅栏(27)沿水平方向分合运动,两个栅栏(27)合拢靠近时栅栏的各栏杆位于圆筒(25)的下面,起到承托瓶子的作用,两个栅栏(27)分离时栅栏的各栏杆离开筒25的下面,瓶子失去承托落到置瓶台(52)上,完成一次置瓶;/n升降机构(22)的两个支撑柱(36)位于轨道支撑框架(1)中段两侧,双杠杆结构(37)位于支撑柱(36)上部,两套双杠杆结构(37)前端与置瓶装置(21)的两个立杆(24)铰接,后端与两个等重配重物(39)铰接,另一种方案是同轴链轮组机构(38)位于支撑柱(36)上部,两个支撑柱(36)与两套同轴链轮组机构(38)配合,两个链条前端与两个立杆(24)铰接,后端与两个等重配重物(39)铰接,利用置瓶装置有无承载十个保龄球瓶导致的质量变化,实现置瓶装置的升降;/n球瓶收集和提升装置中的球瓶收集槽(40)是一个槽状部件,与球瓶下滑斜面(53)低处相邻,球瓶收集槽(40)的宽度与球瓶下滑斜面(53)相同,球瓶收集槽(40)的前端立板的高度,低于球瓶下滑斜面(53)低处的高度,球瓶收集槽(40)的后立板和两侧立板较高,防止球、瓶冲出,球瓶收集槽提升踏板(42)在轨道支撑框架(1)后面下方,呈长方形,以一条长边为轴固定在地上,另一条长边抬起,通过两套球瓶收集槽滑轮组(43)分别与球瓶收集槽(40)两侧立板相连接,当人站在球瓶收集槽提升踏板(42)上时踏板前端下降,通过球瓶收集槽滑轮组(43)带动球瓶收集槽(40)沿着瓶收集槽滑道(41)上升,便于取出球瓶;/n扫瓶和摆新局操纵装置的方框(44)位于投球区侧面,回球滑道(54)的末段旁,沿球道(51)方向固定,控制手柄(45)通过控制手柄U型滑轮46,可以在方框(44)内沿着球道(51)方向往复滑动,方框(44)的上部横梁安装标牌(47),标牌(47)上写有“第三局”、“第二局”、“第一局”、“扫瓶或装瓶”字样,用于指示控制手柄(45)应该推拉到的具体位置。/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成武,未经崔成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2018153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