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过充手机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1591.7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8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金元成惠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11435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充电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过充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壳体、充电器主体、隔板及充电导线,隔板位于充电器壳体内部横向固定设置,充电器壳体通过隔板分为充电腔和绕线腔,充电器主体位于充电腔内部并与隔板固定连接,充电腔的上侧壁固定插接有两个金属插片,充电腔的下侧壁开设有与充电导线相匹配的通孔,充电导线的上端穿过通孔延伸至绕线腔的内部设置,绕线腔的内部设有绕线机构,充电导线的下端固定连接充电接头。本实用新型便于将充电导线收纳至充电器壳体中,且避免充电导线跑出,还便于将充电导线拉出使用,从而便于人们携带使用,节约空间,避免充电导线散乱缠绕。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导线 隔板 充电腔 充电器壳体 绕线腔 本实用新型 充电器主体 手机充电器 通孔 收纳 充电接头 充电器壳 固定插接 横向固定 节约空间 金属插片 内部设置 绕线机构 防过充 上侧壁 体内部 下侧壁 上端 拉出 下端 缠绕 匹配 穿过 携带 延伸 | ||
【主权项】:
1.一种防过充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器壳体(1)、充电器主体(2)、隔板(3)及充电导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位于充电器壳体(1)内部横向固定设置,所述充电器壳体(1)通过隔板(3)分为充电腔和绕线腔,所述充电器主体(2)位于充电腔内部并与隔板(3)固定连接,所述充电腔的上侧壁固定插接有两个金属插片(5),所述充电腔的下侧壁开设有与充电导线(4)相匹配的通孔,所述充电导线(4)的上端穿过通孔延伸至绕线腔的内部设置,所述绕线腔的内部设有绕线机构,所述充电导线(4)的下端固定连接充电接头(6);/n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筒(7)、两个挡板(8)、金属棒(9),金属球(10)、接线板(11)及导电板(12),两个所述挡板(8)分别与绕线筒(7)的两端固定连接,右侧所述挡板(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轴(13),所述转轴(13)的右端贯穿绕线腔的右侧壁并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充电器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充电导线(4)与绕线筒(7)缠绕设置,且充电导线(4)的上端贯穿绕线筒(7)的侧壁并延伸至绕线筒(7)内部左侧设置,所述金属棒(9)与左侧所述挡板(8)固定插接,且金属棒(9)的右侧延伸至绕线筒(7)的内部并与充电导线(4)固定连接,所述接线板(11)与绕线腔的左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接线板(1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导电板(12)位于空腔的内部并与空腔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棒(9)的左端贯穿接线板(11)并延伸至空腔的内部,且金属棒(9)的侧壁通过第二滚动轴承与接线板(11)转动连接,所述金属棒(9)的左端开设有与金属球(10)相匹配的凹槽,所述金属球(10)通过凹槽与金属棒(9)滚动连接,所述导电板(12)的表面下侧开设有与金属球(10)相匹配的弧形槽,所述金属球(10)位于凹槽外部的一侧与弧形槽的槽底相抵设置,所述导电板(12)的表面上端通过软排线(14)与充电器主体(2)的输出端连接。/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金元成惠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金元成惠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20791591.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