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动法和传递函数法结合的试桩技术无效
申请号: | 88108160.4 | 申请日: | 1988-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49B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潘时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 |
代理公司: | 浙江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束晓前 |
地址: |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振动法和传递函数法结合的试桩技术,涉及土木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振动法所测得的刚度和传递函数法计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与刚度的比值Kr0。来确定单桩实际承载力。该技术求解承载力和刚度之间的关系,并改变了大度变测试设备笨重的情况和小应变全凭经验确定单桩承载力的方式,使得单桩承载力测试精度明显得到提高。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传递函数 结合 技术 | ||
【主权项】:
1、一种振动和传递函数法结合的试桩方法,采用恒定力F激振桩,得桩的速度导纳反应曲线,依此计算的刚度V0F0分别为桩顶振动速度V和激振力F的振幅,f为激振频率,其特征在于再采用传递函数法计算桩顶荷载P与位移S的关系,即P~S曲线,然后求得桩的承载力Pu与刚度K的比值Kr,最后确定单桩实际承载力Pu,计算步骤:假定桩周围土对桩的摩阻力f(S)以下面的传递函数形式表示:f(S)=(CfuS)/(Su+(C-1)S)式中:fu为桩周土极限摩阻力;Su为相应的位移;S为桩某截面的位移;C为系数,取决于传递函数初始切线与极限摩阻力的关系。相应地假定单位面积桩端阻力r(Sb):r(Sb)=(CRuSb)/(Sbu+(c-1)Sb)式中:Ru为桩端极限承载力,Sbu为桩端相应的位移,Sb为桩端位移,C为系数。求桩的P~S关系曲线,计算公式:式中:u为桩截面周长;A为桩截面积:E为桩混凝土弹性模量;L为桩长;Z为桩截面,F(S)为传递函数f(S)的原函数。根据P~S曲线,计算桩的刚度求桩极限承载力Pu与刚度Kj的比值Kr;计算单桩实际承载力Pu;Pu=ηKrK式中:η为经验系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所,未经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8810816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纤维精梳机
- 下一篇:防虫蛀、抗变形的胶粘剂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