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生物治理电镀废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93106616.6 | 申请日: | 1993-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55C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德;安慕辉;汪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58;C12N1/2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成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树铭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采用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etum)、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e)、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厌氧消化球菌(Peptococcusanaerobius)等复合菌治理电镀废水的新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并以氢氧化铬化合物形式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沉淀的铬经简单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即可回收。该法处理后的水质质量好,能保证实现铬,同时实现镍、铜、锌等达标排放。无二次污染,对废水适应性强,工艺流程简单,节约能源,经济性能好,成本低。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治理 电镀 废水 方法 | ||
【主权项】:
1.用微生物治理电镀废水的方法,其特征是: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复合菌由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s)、迟钝爱得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厌氧消化球菌(Peptococcusanaerobius)四种菌组成,其处理的工艺流程是:先用普通的生活污水、工业啤酒废水或工业食品废水进行培菌24小时后加入到盛有待处理的电镀废水池中,经一次处理后,再进行二次处理,处理后的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沙滤池过滤后排放,沉淀下来的铬和镍、铜、锌进行回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310661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