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22476.5 | 申请日: | 199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49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村上隆昭;安村贤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3/52 | 分类号: | H01L23/52;H01L21/28;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刚 |
地址: | 暂无信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提高pn结的耐压和缓和电场的同时,对场效应晶体管的特性不造成坏影响的杂质浓度分布,在硅衬底上形成n型源漏区域;在形成p阱形成用掺杂区域、p沟截止区域和p沟掺杂区域中具有峰值浓度;n源漏区域杂质浓度分布,以低浓度与p杂质浓度分布交叉,而且比p沟截止区域和p沟掺杂区域的杂质浓度高,在它们的深度近旁,有磷注入区域,出现了各自的峰值浓度;在磷注入区域的峰值浓度之间,n源漏区域的浓度分布具有极小点或拐点。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半导体器件,具备有:具有主表面的第1导电型半导体衬底;形成为从上述半导体衬底的主表面开始向深度方向延伸且具有第2导电型杂质浓度分布的第2导电型杂质区域;上述半导体衬底具有从上述主表面开始向深度方向延伸的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分布;上述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分布,在距上述主表面第1深度上具有杂质浓度的第1极大点,在比上述第1深度还深的第2深度上具有第2极大点及在比上述第2深度还深的区域上具有显示出比第1和第2极大点小的杂质浓度的浓度区域;上述第2导电型的杂质浓度分布,在上述低浓度区域上与上述第1导电型的杂质浓度分布交叉形成结点,在从上述主表面到上述结点的区域中,具有比上述第1导电型的杂质浓度分布所示的杂质浓度还高的第2导电型杂质浓度,而在上述第1深度和上述第2深度之间的区域中还具有极小点或拐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712247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丙烯酰胺微凝胶
- 下一篇:亚光磨砂有机玻璃板材制造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