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仓式泵输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7200547.1 | 申请日: | 1997-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317217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5-05 |
发明(设计)人: | 程正东;杨志泉;尹建威;张启文;阎敏英;林炳文;叶才彦;洪振远;付连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00 | 分类号: | B65G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荣娥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料输送装置。该装置包括下料漏斗、下料管、仓式泵、流化床、气室、导料管、分气包、补气器、环形风管、点式流化器、引射气管、上下加强板、井字架结构、孔板流量计、放散阀和输粉阀。分气包设有五个分气阀及相应的管路。环形风管与点式流化器相连,设置在下料漏斗的外壁上,并与其相通;下料管包括蝶阀、钟阀和软连接管;流化床由不锈钢丝网微孔烧结板制成。本实用新型具有输粉速度快、效率高、耗气量少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仓式泵输粉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高效仓式泵输粉装置,包括下料漏斗(2)、下料管(27)、仓式泵(12)、流化床(20)、分气包(16)、补气器(26)、导料管(23)、放散阀(9)和输粉阀(24);所述的下料漏斗(2)上接粉料仓(1),下连下料管(27),下料管(27)的下端与仓式泵(12)相连,补气器(26)接在导料管(23)上,流化床(20)设在仓式泵(12)的下端,分气包(16)与总进气管(15)相连,导料管(23)设在仓式泵(12)内,上与粉料需用站相连,放散阀(9)与仓式泵(12)顶部相连,输粉阀(24)与导料管(23)相连;其特征是:[1]、该装置还包括气室(28)、环形风管(7)、点式流化器(3)、引射气管(17)、上加强板(21)、下加强板(19)、井字架结构(22)、孔板流量计(14)、人孔(11);其中,气室(28)设在流化床(20)的下端,环形风管(7)设在下料漏斗(2)的外壁上,多个点式流化器(3)处于环形风管(7)内,并与下料漏斗(2)相通,引射气管(17)处于气室(28)和流化床(20)当中,并与仓式泵(12)相通;由上加强板(21)、下加强板(19)和引射气管(17)支撑和定位流化床(20),两层井字架结构(22)处于仓式泵(12)内,支撑导料管(23);人孔(11)处于仓式泵(12)的外壳上;[2]、该装置的分气包(16)设有五个分气阀及相应的管路,即上流化阀(4)、充压阀(10)、下流化阀(13)、引射阀(18)和补气阀(25);其中,上流化阀(4)与环形风管(7)相接,充压阀(10)与仓式泵(12)的上部相通,下流化阀(13)与气室(28)相连,引射阀(18)与引射气管(17)相接,补气阀(25)与补气器(26)相连,而且各分气阀通过相应管路与分气包(16)相通;[3]、该装置的下料管(27)包括蝶阀(5)、软连接管(6)和钟阀(8);其中蝶阀(5)上与下料漏斗(2)相连,下与软连接管(6)相连,钟阀(8)上接软连接管(6),下与仓式泵(12)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720054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