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能吸收特性和成形良好的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98802157.9 | 申请日: | 199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72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03 |
发明(设计)人: | 河野治;胁田淳一;高桥雄三;间渕秀里;高桥学;上西朗弘;栗山幸久;冈本力;佐久间康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8/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修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可以成形并加工成可吸收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的部件(例如具有高的吸收冲击能的性能的前端部件)的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上述钢板是一种具有高的动态形变抗力和良好加工性能的高强度钢板,其特征在于,最终获得的钢板的显微组织是一种由铁素体和/或贝氏体(它们中每一种都是主要相)以及含有体积百分数为3~50%的残留奥氏体的第三相组成的复合显微组织,而且,钢板在经过〈0%~≥10%等效应变的预变形后按应变速率5×10#+[-4]~5×10#+[-3](1/s)进行变形时测得的准静态形变强度(σ#-[s])与钢板在上述预变形后于应变速率5×10#+[2]~5×10#+[3](1/s)进行变形时测出的动态形变强度(σ#-[d])之差(σ#-[d]-σ#-[s])为≥60MPa,钢板在5~10%应变时的加工硬化系数为≥0.130。$#!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吸收 特性 成形 良好 强度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在动态变形过程中具有高的流变应力的可压制成形的高强度钢板,其特征在于,其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3-0.3%,Si+Al∶0.5-3.0%,余为Fe,上述钢板最终状态的显微组织是一种由铁素体和/或贝氏体,上述的每一种是主要相,与含有3~50%体积百分数的残留奥氏体的第三相混合组成的复合显微组织,其中,在等效应变为>0~≤10%进行预变形后以应变速率5×10-4~5×10-3(1/s)进行变形时测定的静态拉伸强度σs与在上述预变形后按应变速率5×102~5×103(1/s)进行变形时测定的动态拉伸强度σd之间的差值即σd-σs为≥60MPa,而在应变速率范围为5×102~5×103(1/s)变形时等效应变为3~10%的流变应力的平均值σdyn(MPa)与在应变速率范围5×10-4~5×10-3进行变形时等效应变为3~10%的流变应力的平均值σst(MPa)之间的差值满足如下不等式:(σdyn-σst)≥-0.272×TS+300,式中TS(MPa)是按应变速率范围5×10-4~5×10-3(1/s)进行静态拉伸试验时测定的最大应力,由上述残留奥氏体中的固溶[C]和钢板的平均Mn当量{Mneq=Mn+(Ni+Cr+Cu+Mo)/2}并由公式M=678-428×[C]-33Mneq计算的M值为:-140≤M<70,钢板在等效应变为>0~≤10%进行预变形后的残留奥氏体的体积百分数≥2.5%,残留奥氏体的初始体积V(0)与钢板在等效应变10%下进行预变形后的残留奥氏体的体积百分数V(10)之比值即V(10)/V(0)≥0.3,钢板在5~10%应变的加工硬化系数≥0.13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880215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同步预变换器的开关式电源
- 下一篇:连续浇铸型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