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耳穴脉动振荡治疗仪无效
申请号: | 99112405.7 | 申请日: | 199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259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思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思利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H39/00 |
代理公司: | 淄博市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绍强 |
地址: | 25504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电子耳穴脉动振荡治疗仪,由钳形结构的治疗部件和机壳封闭着的电路板构成,治疗部件包括定位耳夹、夹持臂、弹簧、定位销,电磁线圈、铁芯和衔铁(12);机壳设置电源开关、频率调节旋钮、电池仓和脉冲驱动电流输出接口;机内电路板上设置电源、频率调节、脉动振荡、脉冲放大及脉冲驱动电流输出电路。驱动微型锤头在指定穴位治疗,刺激强度足够而适当,无痛苦和损伤。简单易掌握适于自助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耳穴 脉动 振荡 治疗 | ||
【主权项】:
1.一种电子耳穴脉动振荡治疗仪,主要由治疗部件和振荡电流发生器组成,其特征是:治疗部件(7)整体钳形结构,它包括支撑机构定位耳夹(8)、夹持臂(18)、夹持弹簧(11)和定位销(16),动作机构电磁线圈(9)、铁芯(14)、复位弹簧(10)和衔铁(12),控制定位耳夹(8)张合的夹持弹簧(11)定位于对称的夹持臂(18)内侧,电磁线圈(9)固定在一侧的夹持臂(18)上,经由导线(13)与机壳的脉冲驱动电流输出接口(5)连接,衔铁(12)中部被定位销(16)贯穿悬挂,一端在铁芯(14)与复位弹簧(10)之间,另一端在中空的定位耳夹(8)内,振荡电流发生器是由机壳(1)封闭着的电路板(6)构成,机壳(1)设置有电源开关(2)、频率调节旋钮(3)、电池仓(4)和脉冲驱动电流输出接口(5),机内电路板(6)上设置有电源电路、频率调节电路、脉动振荡电路、脉冲放大及脉冲驱动电流输出电路。电源电路由电池组E、可调电位器W1的电源开关(2)和电解电容器C3构成,其中,电池组E为3伏直流电源,可调电位器W1的电源开关(2)串接在电池组的正极端,电解电容器C3串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即电解电容器C3的正极接电源正极,电解电容器C3的负极接电源负极,频率调节电路由三极管BG1、二极管D1、电阻R1、电容C1和可调电位器W1构成,其中,三极管BG1的发射极e接电源正极,三极管BG1的基极b分别联结可调电位器W1的3脚、集成电路IC的7脚和二极管D1的负极,三极管BG1的集电极c分别联结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联结集成电路IC并联的2、6脚和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可调电位器W1的1、2脚分别接电源正极,脉动振荡电路由集成电路IC、电容C2和电阻R2构成,其中,集成电路IC的1脚接电源负极,其3脚分别联结三极管BG2的基极b和电阻R2的一端,其5脚接电容C2的一端,4、8脚分别接电源正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脉冲放大及脉冲驱动电流输出电路由三极管BG2、二极管D2和电磁线圈(9)构成,其中,三极管BG2的集电极c接电源正极,三极管BG2的发射极e分别联结二极管D2的负极和电磁线圈(9)?????的1脚,二极管D2的正极接电源负极,电磁线圈(9)的2脚接电源负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思利,未经杨思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911240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