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成药无效
申请号: | 00100632.0 | 申请日: | 200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93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一木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35/56;A61P1/04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耀田 |
地址: | 4140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胃溃疡 中成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溃疡的中成药。
溃汤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为多见。溃疡病如防治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大出血、胃穿孔或幽门梗阻等。因此,积极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溃疡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之一。大多以精神因素为主要病因,如思虑伤脾或肝郁犯胃,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机能损伤逐渐形成溃疡。亦有由于饮食因素,如饥饱失常或酸、辣、生、冷等损伤脾胃,致使溃疡病复发或加重。在临床上多属于胃痛中虚寒的一类。
胃溃疡至今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西医多以手术治疗,也有采用西药为主中药作辅的治疗方法。现有治疗胃溃疡的多种中药,虽有一定疗效,但不够明显,且见效慢。采用西药来治疗,复发率较高,且服药时间长,药价贵,经济负担重。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药源广泛,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的治疗胃溃疡的中成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基于中医学对溃疡病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选用祖国医药室库中的药物,按中医理论组方。
本发明药物是由以下组份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
黄芪10-20份、土木香1.5-9份、香附6-12份、
蚤休3-12份、乌贼骨4.5-12份、花蕊石4.5-12份、
三七3-9份。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黄 芪15份、土木香6份、香附9份、蚤休9份、
乌贼骨9份、花蕊石9份、三七6份。
本发明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即精选药材,按《药典》如法炮制,粉碎、灭菌、分装即得粉剂,也可根据需要制成丸药。
药经云:治病必求其本,因溃汤病属体内溃疡,常用托补而效。体内溃疡,也宜填补。采用温中补气、和里缓急的药物有利于正气的采复,补可保护胃粘膜,促进溃疡愈合。采用制酸、止血、止痛之品,以治局部病灶,且有保护溃疡之作用,本发明所用药物:黄芪含有丰富的元素,对被损坏的胃粘膜有修复愈合的作用;蚤体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对溃疡的恶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乌贼骨、花蕊石二者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对溃汤病有很好的制酸、止痛作用;花蕊石一可增加血中钙离子浓度,使血管和淋巴管壁致密,有防止血浆渗出和促进血凝的作用;二是所含铁、铜、锌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加速伤口的新陈代谢,使之愈合加快,具有较强的化腐生肌作用;香附所含元素能起到刺激生血的作用;土木香、三七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改善肌体内环境的作用。本发明采用黄芪、土木香、香附、蚤体、乌贼骨、花蕊石、三七中药配伍,使之具有较好的补气升阳,清热解毒,托毒生肌,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扶正祛邪,健脾和胃,调节饮食的功能。
为表明本发明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经74例系统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一、临床资料
性别:男47例,女27例;
年龄:20岁以下6例,21-40岁42例,41-50岁13例,50岁以上13例;
病程:最长42年,最短2个月。
二、治疗方法
日服三次,每次7克粉剂,连服15天,停服3天,再服15天为一个疗程,服用1-3个疗程。
服药此间,根据临床症状可配合液体、抗感染支持治疗。
三、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症状消失,局部无异常特征;
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局部特征明显改善;
3、好转:症状减轻,特征改善或不改善;
4、无效:症状和特征均无改善。
均以胃镜检查判断为准。
四、治疗结果
经临床观察,74例中,痊愈64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愈率86%,总有效率98.6%。
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本发明治疗胃溃疡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治疗效果显著的优点,而且中药成本低,价格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实施例:
按下述配比称取中药:
黄 芪15g、土木香6g、香附9g、蚤休9g、
乌贼骨9g、花蕊石9g、三七6g。
按常规方法炮制、粉碎、灭菌、制成散制。根据需要也可以制成丸剂。
本领域里的专业人员,可根据本发明药物的配伍原则,进行组合、变化,均属本发明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一木,未经李一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06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