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具有多个喷墨加热器的喷墨头的喷墨设备无效
申请号: | 00101037.9 | 申请日: | 199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262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09 |
发明(设计)人: | 小板桥规文;森山次郎;名越重泰;田鹿博司;后藤史博;加藤真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07 | 分类号: | B41J2/0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亚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具有 喷墨 加热器 设备 | ||
1.一种喷墨设备,它采用一种能够在多个步骤中以可变的喷墨量喷射油墨的喷墨头,并通过从该喷墨头向着打印媒体喷射油墨而实现打印,该喷墨设备包括:
在所说的喷墨头中用于以多个步骤的喷墨量中的一种预定的喷墨量进行打印操作的打印装置;
用于从所说的喷墨头中进行与打印无关的油墨喷射的预喷射装置,该预喷射装置的喷墨量大于多个步骤喷墨量中的所说的预定的喷墨量。
2.一种喷墨设备,它采用一种具有与一个喷射口相对应的多个能量发生元件的喷墨头,并通过利用由能量发生元件产生的能量向打印媒体喷射油墨而实现打印,该喷墨设备包括:
用于以多种喷墨量模式进行打印操作的打印装置,所说的多种喷墨量模式是通过组合多个能量发生元件当中所使用的能量发生元件而建立的;
用于从所说的进行打印操作的喷墨头中进行与打印无关的油墨喷射的预喷射装置,当以所说的多种喷墨量模式中的一种模式进行打印操作时,由所说的预喷装置喷射油墨,该预喷射装置所采用的喷墨量模式的喷墨量大于或等于在所说的打印操作中所采用的喷墨量模式的喷墨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能量发生元件所产生的能量的大小是互不相同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能量发生元件产生彼此相等的能量,通过改变所使用的能量发生元件的数量而使打印装置具有不同的喷墨量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那种不是所有的能量发生元件都被使用的喷墨量模式的打印操作中,所说的预喷射装置喷射油墨时所采用的能量发生元件的数量大于在所说的打印操作中所采用的能量发生元件的数量。
6.一种喷墨设备,它采用一种具有与一个喷射口相对应的多个能量发生元件的喷墨头,并通过利用由能量发生元件产生的能量向打印媒体喷射油墨而实现打印,该喷墨设备包括:
用于以多种喷墨量模式进行打印操作的打印装置,所说的多种喷墨量模式是通过组合多个能量发生元件当中所使用的能量发生元件而建立的;以及
实现预喷射的装置,该装置所具有的预喷射模式分别对应于多种喷墨量模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实现预喷射的装置还具有一种当转换喷墨量模式时的预喷射模式。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设备,其特征在于,能量发生元件产生热能,以在油墨中生成液泡,通过产生的液泡而喷射油墨。
9.一种喷墨设备,它采用一种具有与一个喷射口相对应的多个加热器的喷墨头,并通过从所说的喷墨头向打印媒体喷射油墨而实现打印,该喷墨设备包括:
用于向多个加热器施加相应的脉冲的驱动装置、以使油墨起泡、从而通过所说的一个喷射口喷射油墨,所说的驱动装置能够根据与所说的喷墨头的油墨温度有关的信息使所说的多个加热器中的各个加热器上的油墨起泡时间相互错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多个加热器是相对于一个喷射口处于相同的位置上的加热器,这些加热器的尺寸和加热特性彼此相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多个加热器是相对于一个喷射口处于不同的位置上的加热器,这些加热器的尺寸和加热特性彼此不同。
12.一种喷墨设备中的喷墨量控制方法,所说的喷墨设备所拥有的喷墨区中具有与一个喷射口相对应的多个加热器,该喷墨设备从所说的喷墨区向打印媒体喷射油墨,所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对多个加热器分别施加脉冲以引起油墨起泡从而通过喷墨口喷射油墨时,通过使多个加热器中的各个加热器上的油墨起泡时间相互错位而调节喷墨量。
13.一种喷墨设备中使喷墨量稳定的方法,所说的喷墨设备所拥有的喷墨区中具有与一个喷射口相对应的多个加热器,该喷墨设备从所说的喷墨区向打印媒体喷射油墨,所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对多个加热器分别施加脉冲以引起油墨起泡从而通过喷墨口喷射油墨时,通过使多个加热器中的各个加热器上的油墨起泡时间相互错位以便调节喷墨量而使喷墨量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10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