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定距丢秧栽培技术及其丢秧机(器)械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0101380.7 申请日: 2000-02-16
公开(公告)号: CN1308848A 公开(公告)日: 2001-08-22
发明(设计)人: 向忠国 申请(专利权)人: 向忠国
主分类号: A01G16/00 分类号: A01G16/00;A01C11/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27000 ***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稻 定距丢秧 栽培技术 及其 丢秧机
【说明书】:

发明提出了水稻定距丢秧(简称丢秧稻)栽培技术,是移栽稻与抛秧稻栽培方法有机结合后形成的水稻栽植技术,适用于水稻(包括水稻制种田母本)在塑盘育秧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定距栽植,它包括人工与机械方式的定距丢秧。

现有的水稻栽培技术按播种及栽插方式分为:移栽稻、抛秧稻、直播稻及再生稻等几种方式,但还未见国内有类似或相同的丢秧稻栽培技术的报道。

在移栽稻的栽培实践中,株行距的大小及配置技术历来是人们所十分关注与重视的技术,它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株行距的大小,它决定单位面积的栽插蔸数。二是株行距的配置,也叫栽插方式,是指用正方形栽插或是用长方形栽插。三是每蔸的栽插株数(每蔸落田苗蘖数)。因此,稻作学家们所研究的一系列高产栽培模式大都是依据株行距的大小及配置的关键技术而实现其栽培方法的。但移栽稻栽插速度慢,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所插禾苗易僵苗不发。

水稻抛秧技术的引进与创新,使秧苗抛栽近似水稻移栽,同时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可抢季节,又有返青快,分蘖早,分蘖节位低,成穗率高的特点,加之技术简便,易于操作,因而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盘育抛秧,通过变插秧为抛秧,高产所需蔸数基本有了保障。但如果抛秧盘播种严重不匀,空穴多,则秧苗大的大,小的小,单位面积蔸数会不足,缺乏相应的抛秧技巧,所抛重叠秧,倒伏秧未入泥,导致秧苗入泥均匀度较差;抛秧不匀则秧苗太多的地方会诱发病虫害,秧苗太少的地方白白浪费了土地和温光;抛后不开沟或不拉绳拣出人行走道,则中后期人力不便下田操作,施肥打药使有的地方不可避免地成了空白区,也使排水晒田难到位,从而暴发病虫害,出现倒伏,因此,不仅增不了多少产,有时还会减产。所以,丢失株行距大小及配置的关键技术是抛秧稻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因此,寻求移栽稻与抛秧稻栽培的有机结合就成了本发明的研究目的。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出一种水稻定距丢秧(丢秧稻)栽培技术方法,使其既具有移栽稻的株行距大小及配置,又具有抛秧稻入泥浅,利于禾苗早生快发,且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的双重优点的栽培技术。

本发明的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完成的。

在水稻抛秧的实践中,有些抛秧者缺乏相应的抛秧技巧,所抛秧苗“天窗”很多也很大,如果要求抛秧者每次朝“天窗”只丢或扔1-2棵秧苗,发现所丢秧苗(塑盘育秧)在重力的作用下,叶片朝上,根棵朝下,基本无倒伏秧,且秧苗均有一定的入泥深度。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抛秧者补“天窗”的方法启示下,按照技术配套(塑盘育秧、人工定距丢秧、丢秧器定距丢秧和丢秧机械定距丢秧),方法简便(丢秧者直身或略弯腰),提高产量为本发明的指导思想。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预防秧苗的僵苗不发,并合理株行距的大小及配置关键技术为本发明的突破口。改人工抛秧为人工定距丢秧,并包括机械方式;改抛秧在田面的无序排列为秧苗的有序排列,从而寻求移栽稻与抛秧稻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

本发明的任务包括三种丢秧方式,即人工定距丢秧,丢秧器定距丢秧及丢秧机械定距丢秧。

人工定距丢秧是指丢秧者先拉绳划行后在待丢秧大田直身或略弯腰,用于轻握秧苗,然后松开手指,让秧苗从手心里向下直落田面。丢秧者在丢秧时可通过有意识的与田面的定距定位来进行规范性的丢秧,丢秧者可一横排一横排丢秧,也可一竖排一竖排丢秧。定距丢秧可较好地确定株行距大小及配置的关键技术。人工定距丢秧既适合转转秧的丢栽,也适用稻田开厢或起垄后不预先划行丢栽。

丢秧器定距丢秧,是指用预先设计有丢秧小格的丢秧器具丢秧,小格按所需株行距大小设计,如宽窄行小格,等宽行小格,等窄行小格等,再把丢秧器安上支撑脚,使其略高出丢秧田面。丢秧者先拉绳丢秧划行,其中制种田父本拉绳手插,再把丢秧器摆在待丢秧行厢中,手拿卷筒的塑盘秧,每次抓1-2棵秧苗,直身或略弯腰把秧苗逐蔸丢入丢秧器小格的中心点。如此循环往前丢秧,它也适合稻田开厢或起垄后不预先划行丢栽。定距丢秧器一般按长1-2m,宽1m左右设计。支撑脚一般高20c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向忠国,未经向忠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13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