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织品烘晒机无效
申请号: | 00101732.2 | 申请日: | 200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306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业 |
主分类号: | D06F58/26 | 分类号: | D06F58/26;A61L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品 烘晒机 | ||
本设计涉及一种家用纺织品的烘干和灭菌装置。它的主要设计处理对象为被褥、毯子;并且,还可利用它对衣服等一些纺织品进行类似的处理。
日常生活中,被褥等一些织物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变得潮湿、有异味,并附着大量的细菌。对些,人们利用阳光照晒被褥,使它受到干燥和灭菌处理。但是,这种常用的方法具有时间长,受天气影响大等一些缺点。
本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烘晒被褥等家用纺织品的装置,它具有体积小、快速方便、不受天气影响的特点。
本设计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选用紫外线、化学药剂、微波、等离子体、超声波等手段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对纺织品作灭菌处理;而选用红外线、热空气、强光、微波等加热手段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对纺织品作烘干处理,同时烘干过程也有一定的除菌功能。因此,从理论上讲,运用上述这些手段就可以达到烘干和灭菌的目的。但是,对被褥进行烘干和灭菌处理,若把被褥折叠成块状或团状进行处理,实际效果就会很差;若把被褥铺开,它又有很大的面积,这就往往需要一个和它差不多大小的装置来进行处理,在现实中这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通过本设计,就可用一种体积较小的装置,来对整床摊开的被褥进行烘干和灭菌处理。具体的讲,这种装置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烘晒元件组,另一部分是驱动元件组。
烘晒元件组的主要部件为加热元件与灭菌元件。加热元件选用红外线、热空气、强光源、微波等加热元器件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成。例如,由于纺织品对远红外线(波长2.5-15微米)的吸收能力较强,就可选用远红外辐射元件为加热元件。至于灭菌元件,可以是专用的,选用紫外线、化学药剂、微波、等离子体、超声波等灭菌元器件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成;也可以不设置专用的灭菌器件,而由加热器件来完成除菌的目的(因为加热过程也有一定的除菌效果)。例如,紫外线灯是一种常见的杀菌器件,在这里就可用它作为专用的灭菌元件。
驱动元件组的核心元件为发动机(电动机)与驱动元件。具体来讲有两个实施方案。第一个方案为:发动机带动驱动元件运动,使装置(整个烘晒机)在一床铺开的被子上运动;在此过程中,烘晒元件组随着装置运动,就能经过被子上各部分的附近,对它进行处理。第二个方案为:发动机带动驱动元件运动,利用驱动元件驱使被子运动;被子在运动过程中,它上面的各部分先后经过烘晒元件组的上方,从而受到处理。
采用上述两个方案中的任一个,就可以提供出一种体积较小的装置,它可快速方便的对被褥等织物进行烘干和灭菌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设计进一步说明。
图1、图2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剖面图。
图4、图5、图6、图7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例二的剖面图。
图中:1为被子,2为烘晒元件盒(里面装着烘晒元件组),3为驱动元件盒(里面为驱动元件组),4为车轮(实施例一的驱动元件),5为传动皮带,6为发动机,7为加热元件,8为灭菌元件,9为开口,10为开口,11为发动机,12为传动皮带,13为驱动齿轮(实施例二的驱动元件)。
在图1中,烘晒元件盒(2)、驱动元件盒(3)、车轮(4)三部分连成一体,从而构成了整个装置。如将该装置放在一床铺开的被子上,随着驱动元件盒(3)带动车轮(4)转动,装置就会在被子上运动起来。在此过程中,烘晒元件盒(2)就能依次对被子上的各部分进行处理。
图2与图1一样,仍然是关于实施例一的。为了了解该实施例的内部构造,在图2上作出了一个剖面ABCD,这就是关于实施例一的剖面图。其中ABFE是驱动元件盒(3)的剖面,CDEF是烘晒元件盒(2)的剖面,而具体的剖面图见图3。
如图3所示,这就是关于实施例一的内部构造图。图中,ABFE所示为装置的驱动元件盒,CDEF为装置的烘晒元件盒,而(1)为一床铺开的被子。在驱动元件盒ABFE中,当发动机(6)通过传动皮带(5)带动车轮(4)滚动时,装置就会在被子(1)上运动起来。在运动过程中,加热元件(7)和灭菌元件(8)先后驶过被子(1)的各部分的上方,对它进行烘干和灭菌处理。
在图4中,介绍的是本设计的第二个实施例。在第二个实施例中,装置可以为长方体形状,就如图4中的长方体GHIJ-KLMN。但是,该装置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长方体形状,而这正如图5与图6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业,未经陈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1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污阀
- 下一篇:数字电话双音频自动拨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