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转窑筒体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03989.X | 申请日: | 2000-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269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海;张立雷;窦林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B7/22 | 分类号: | F27B7/22 |
代理公司: | 太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庞建英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窑筒体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回转窑生产水泥的节能的回转窑筒体及其制造方法。
在现有技术中,回转窑生产水泥的回转窑筒体的结构如图1,是由回转窑圆筒壳体和镶砌在圆筒壳体内表面的实心的耐火砖窑衬组成,在圆筒壳体和实心的耐火砖窑衬之间,有的筒体加了一层隔热材料,由于受到隔热材料的理化性能所限,隔热效果不理想,其造成的结果就是回转窑筒体外表面的散热损失大,据统计,我国湿法窑平均散热损失达到861kJ/kg熟料,占湿法窑热耗6278kJ/kg熟料的近14%,而一些水泥厂的情况更为突出,窑体表面的散热损失达961kJ/kg熟料,与国际上散热损失不足418kJ/kg熟料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空心耐火砖窑衬隔热的回转窑筒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下面提出一种新的回转窑筒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如图2,它由圆筒壳体和空心的耐火砖窑衬组成,其特征是把空心的耐火砖制作成横截面为扇面一部分的形状,凸面的弧度与圆筒壳体的弧度相吻合,并镶砌、粘结在圆筒壳体内表面作为窑衬。首先把空心的耐火砖镶砌在回转窑筒体壳体内表面挤紧、粘结并固定,在常温下,自然凉干粘结剂内的水分后作为窑衬;二.先在没有物料的情况下使回转窑筒体旋转并点燃窑头喷煤嘴缓慢升温,使回转窑窑头至分解带内的温度范围控制在80-200℃之间,时间保持在1小时以上,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粘结剂内的水分进一步挥发掉,窑衬耐火砖空心处的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开始从空心耐火砖相互之间的砖缝逸出;三.然后,继续逐步升温,使回转窑窑头至分解带内的温度范围控制在250-500℃之间,时间保持在1小时以上;四.继续逐步升温,使回转窑窑头至分解带内的温度范围控制在550-800℃之间,时间保持在1小时以上;五.继续逐步升温,使回转窑窑头至分解带内的温度范围控制在850-1200℃之间,时间保持在1小时以上;六.继续逐步升温,使回转窑窑头至分解带内的温度范围控制在1250-1600℃之间,筒体内部镶砌的空心耐火砖最高可达到1800℃时,时间保持在1小时以上,这时,保持一定的时间后由进料口给筒体内少量连续喂入物料,由于水泥熟料在煅烧过程中,会产生粘稠的熔融液体,这些粘稠的液体将在空心耐火砖窑衬的凹面上形成新的致密的覆盖层,即所谓的窑皮,这层粘稠的窑皮熔融物将起到阻隔窑内的空气重新进入到耐火砖窑衬的空心处;随着给筒体内连续喂入物料量的逐渐增加,筒体内的温度会逐渐回落,最终,把回转窑筒体内烧成带的温度保持在1350℃左右,进入到正常的生产中;空心耐火砖窑衬回转窑筒体从点燃窑头喷煤嘴缓慢升温开始,到使回转窑筒体内烧成带的温度保持在1350℃左右,进入到正常生产的整个升温过程所需的时间大于5小时,而且呈阶梯式升温。
本发明专利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完善,每一块空心耐火砖的中空体积占耐火砖体积的10--80%,空心耐火砖的空心形式可以是蜂窝状的、“凹”状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39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