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态扼流圈无效
申请号: | 00104352.8 | 申请日: | 200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267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20 |
发明(设计)人: | 木村悟士;高山学;田岛孝;柴信康;入欣也;青木秀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17/06 | 分类号: | H01F1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态扼流圈 | ||
本发明涉及用来除去共态噪音(噪声)的可对应于表面安装的共态扼流圈,特别涉及具备直接贴合于纯铁磁心的锷部的外部电极,且耦合系数良好的封闭磁路构造的共态扼流圈。
以往,为了利用芯片植入安装机来达成印刷电路基板上的高密度的表面安装,乃不断将电阻组件、电容器等的电子零件予以小型化、薄型化、芯片化。例如:使用于消除直流线路的噪声、用来消除电源次级侧线路或信号线路的多余的辐射的线圈型的共态扼流圈的表面安装用型式的已有例子之一,是如日本特开平8-186028号公报所刊载的「具有磁隙的芯片型电感线圈」的实施例所示,这是一种在于开放磁路型磁心的锷部设有直接贴合的外部电极的接近于封闭磁路构造的共态扼流圈。也就是如图6中(A)的立体图、(B)的侧面图、(C)的正面图所揭示的共态扼流圈10。这种共态扼流圈10的构造,是在于圆柱状的绕线轴2的两端分别一体地形成有十字形断面的锷部3、3而构成开放磁路型的磁心1,在于该十字形的两个锷部3、3朝下方突出的凸部4、4分别各设置一对呈互相面对的外部电极5a、5b以及5c、5d之后,再涂覆银膏并经过烧结处理而直接形成于凸部4、4上,然后,在前述开放磁路型的磁心1的绕线轴2上卷绕两条绕线6、7,将该绕线的末端利用焊接处理而分别连接到前述两对外部电极5a、5b以及5c、5d,并且在前述开放磁路型的磁心1的上方,以形成磁隙用的媒体8连接着一个呈四方板状的I形磁心9。
此处所使用的磁心1是高电阻率的纯铁磁心,外部电极5a~5d可直接烧结形成在磁心上。
已有的这种共态扼流圈10因为不具有塑料封装来作为其外装体,所以虽然可达成小型化,但是,介于前述开放磁路型的磁心1和I形磁心9之间的形成磁隙用的媒体8是粘贴用胶带或液体状的粘着剂或者是胶带与粘着剂的组合体,由图中亦可看出,其磁隙(间隙)很大,漏磁的磁力线很多,所以该共态扼流圈10的耦合系数偏低。
又,因为不具有塑料封装,所以卷绕在绕线轴上的绕线会暴露在外面,故这种共态扼流圈当成芯片型零件来安装和使用时,会有造成短路的虞虑,或者断线的虞虑,可靠性方面较有问题。
本发明是有鉴于以上的问题而开发完成的,其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既可适应于芯片化、小型化又可通过制作成封闭磁路构造,而具有高耦合系数的表面安装型式的共态扼流圈。
本发明用来达成前述目的所提供的第一方案是一种共态扼流圈,其特征在于:该共态扼流圈具有:在于绕线轴的两端形成一体的略呈四角形板状的两个锷部上分别直接形成两个外部电极的纯铁磁心;和卷绕在该纯铁磁心的绕线轴上,并且两端部分别利用热压接方式而连接于设在前述两个锷部的左右侧面上的凹沟内的外部电极的侧面部分的两条绕线;和利用粘着剂固定在前述两条绕线的外周的上端,并且用以连接前述纯铁磁心的两端的锷部的纯铁板。
本发明用来达成前述目的所提供的第二方案是一种共态扼流圈,其特征在于:该共态扼流圈具有:在于绕线轴的两端形成一体的略呈四角形板状的两个锷部上分别直接形成两个外部电极,并且在于前述两端的锷部的互相面对的靠绕线轴这一侧的侧面设有斜面的纯铁磁心;和卷绕在该纯铁磁心的绕线轴上,并且两端部分别利用热压接方式而连接于设在前述两个锷部的左右侧面上的凹沟内的外部电极的侧面部分的两条绕线;和利用粘着剂固定在前述两条绕线的外周的上端,并且其端面紧密嵌合于前述纯铁磁心的两端的锷部的斜面,以连接两端的锷部的纯铁板。
本发明用来达成前述目的所提供的第三方案是针对于前述第一和第二方案的共态扼流圈,其特征在于:又设有两片纯铁板,一个用来连结纯铁磁心的两端的锷部的左侧面,另一个用来连结纯铁磁心的两端的锷部的右侧面。
本发明用来达成前述目的所提供的第四方案是针对于前述第一和第二方案的共态扼流圈,其特征在于:卷绕在前述纯铁磁心的绕线轴的绕线的外周是披覆着外装树脂材,并且将前述纯铁板粘着固定于前述外装树脂材以使该纯铁板可连结纯铁磁心的两端的锷部。
本发明用来达成前述目的所提供的第五方案是针对于前述第四方案的共态扼流圈,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纯铁磁心的两端的锷部的外周面开设有:当进行披覆外装树脂材时,可供多余的树脂溢出的溢流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阳诱电株式会社,未经太阳诱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43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扣钉缝合的压榨毡
- 下一篇:线圈和表面安装型线圈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