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往复式活塞与气缸无隙配合技术及无隙配合活塞无效
申请号: | 00104413.3 | 申请日: | 200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331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俊明 |
主分类号: | F02F3/00 | 分类号: | F02F3/00;F02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5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往复 活塞 气缸 配合 技术 | ||
本发明创造涉及到汽车,特别是涉及到汽车发动机的往复式活塞与气缸。
往复式活塞与气缸广泛用于汽车发动机中,长期以来,气缸用铸铁或铸钢加工而成,活塞用铝合金加工而成,活塞由活塞顶、气环槽、刮油环槽、活塞销孔、活塞裙部几部分组成,两者采用基孔制的动配合,其配合间隙一般在0.01—0.70毫米。为其密封,采用了活塞环,但不论采用那种活塞环,其密封效果有限。如将原有的活塞与气缸采用无隙配合,必将出现拉缸或卡死。由于活塞与气缸的间隙配合,使发动机存在功率较小,油耗较高,活塞使用寿命较短,排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等弱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发明创造往复式活塞与气缸的无隙配合技术及无隙配合活塞。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往复式活塞与气缸的无隙配合技术,仍采用基孔制配合,活塞由活塞顶、气环槽、刮油环槽、活塞销孔、活塞裙部几部分组成,活塞的材料为铝合金,气缸的材料为铸铁或铸钢,活塞采用无隙配合活塞,无隙配合活塞与气缸的配合为无隙配合,即活塞裙部直径大于或等于对应配合的气缸内径,无隙配合的最大过盈量为0.06毫米。当气缸的内径在Φ40—61毫米时,无隙配合的最大过盈量为0.03毫米,当气缸的内径在Φ62—100毫米时,无隙配合的最大过盈量为0.05毫米,当气缸内径在Φ100毫米以上时,无隙配合的最大过盈量为0.06毫米。无隙配合活塞仍由活塞顶、气环槽、刮油环槽、活塞销孔、活塞裙部几部分组成,它的材料虽为铝合金,但对活塞进行特殊的热化处理,使活塞膨胀,可塑性增加,无隙配合活塞的活塞裙部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对应配合的气缸内径。原有活塞与气缸的配合为基孔制,一般配合间隙为0.02—0.10毫米。而现在,无隙配合活塞与气缸的无隙配合仍采用基孔制,两者配合时,出现过盈0—0.06毫米。装配时,用力将无隙配合活塞压入气缸内即可。由于采用了此技术,密封性提高,缸压增大,需将气缸的进、排气门的间隙适度增大。
本发明创造,从理论到实践首次突破气缸与活塞需间隙配合的禁区,使汽油发动机汽车的活塞与缸套的配合从有隙发展到无隙,产生了惊人的效果,在同一种汽油发动机上,采用本发明创造后与采用前相比,具有功率增加、油耗降低、使用寿命延长,排气污染物排放大大减少等优点,被专家们喻为发动机的又一次革命。
附图是本发明创造中的无隙配合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活塞顶(1)、气环槽(2)、刮油环槽(3)、活塞销孔(4)、活塞裙部(5)。
下面举例,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70型、125型、145型摩托车的往复式活塞与气缸的无隙配合技术及无隙配合活塞。70型、125型、145型摩托车气缸内径分别为Φ47、Φ56.5、Φ61毫米,原有对应活塞的活塞裙部直径为毫米,现无隙配合活塞的活塞裙部直径为Φ47+0.03、Φ56.5+0.03、Φ61+0.03毫米,与气缸进行无隙配合时,将出现零配合或过盈配合,其最大过盈量分别为0.03、0.03、0.03毫米。装配时用力将活塞压入气缸内,适当增加进、排气门间隙。一般当气缸的内径为Φ40—61毫米时,无隙配合的最大过盈量为0.03毫米,最佳过盈量为0.01—0.02毫米。
实施例2:桑塔纳YP、JV、AFE发动机的活塞与气缸的无隙配合技术及无隙配合活塞。
桑塔纳YP、JV、AFE发动机的标准缸径分别为Φ79.51、Φ81.01、Φ81.01毫米,原对应活塞的活塞裙部直径分别为毫米,其活塞与气缸间隙为0.03—0.05毫米。而现在的无隙配合活塞的活塞使用铝合金制成,并进行热化处理,使活塞裙部直径为毫米,与原有气缸进行无隙配合时,将出现零配合或过盈配合,最大过盈量为0.05毫米。安装时用力将活塞压入气缸,并适度增大进、排气门间隙即可。一般当气缸的内径为Φ62—100毫米时,无隙配合的最大过盈量为0.05毫米,最佳过盈量为0.015—0.025毫米。当气缸内径在Φ100毫米以上时,无隙配合的最大过盈量为0.06毫米,最佳过盈量为0.02—0.03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俊明,未经刘俊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44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膜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发电机用发动机的旋转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