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粱杂交种的选育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0105753.7 申请日: 2000-04-10
公开(公告)号: CN1088328C 公开(公告)日: 2002-07-31
发明(设计)人: 马忠良;张淑君;姚忠贤;周紫阳;阎鸿雁;李光华;王江红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H1/02 分类号: A01H1/02
代理公司: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家俊
地址: 136100 ***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高粱 杂交种 选育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高粱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近十年,世界高粱生产变化不大。中国的高粱生产在世界高粱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80年我国的高粱种植面积占世界第5位,1985年全世界第7位,1992年占第8位。

我国的高粱目前也主要以山西、辽宁、吉林、内蒙古为主产区,这些地区的高粱单产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近年来高产、优质、多抗高粱新品种不断涌现,使高粱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单产提高幅度达15-20%。九十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酿造业和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高粱的市场需求。尤其是2000年,中央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给高粱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所以近几年内高粱面积将会大幅度回升。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现有的不育系,选育恢复系,配制出高产、早熟、适宜吉林西部和黑龙江南部地区种植的杂种优势组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粱杂交种的选育方法,包括选育亲本、配制杂优组合。本发明首先以恢复系忻粱52为母本,以恢复系VI494为父本育成恢复系南133;再以不育系TAM428作母本,以恢复系南133为父本,配制杂交种。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本发明选育的四杂25是1991年冬海南组配的杂交种,1992年育性观察为全恢,测产结果比哲杂13(对照)增产14.7%。1993年育性观察也是全恢,测产结果比哲杂13增产13.25%,1994年开始参加全省联合试验,1994年试验结果比对照吉杂70增产14.9%,1995年增产17.23%,1996年增产14.1%,三年平均比对照吉杂70增产15.4%,生产试验结果1995年比对照增产12.73%,1996年比对照增产18.20%.二年生产试验结果平均增产15.30%。

依省区试为据,四杂25平均比对照吉杂70增产15.3%,公顷增产粮食1236.2千克,增加收入988元。适应用于吉林省西部、西北部、黑龙江南部等地区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的一种高梁杂交种的选育方法,包括选配亲本,确定播期,人工授粉措施。本发明以不育系TAM428作母本,以恢复系南133为父本,配制杂交种四杂25。下面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一、育种材料来源:

1、TAM428不育系是本发明申请人1984年从辽宁省农科院高粱所引进。

2、TAM428保持系是本发明申请人1984年从辽宁省农科院高粱所引进。

3、南133恢复系是本发明申请人以外引恢复系忻粱52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VI494为父本经人工去雄杂交和后代选育而成。

二、亲本及品种的形态特征特性:

1、TAM428不育系:

籽粒圆形,橙白粒,千粒重26-28克。幼苗绿色,植株叶片上举,生育期间18片叶,茎秆呈塔状,株高100-106厘米,穗长24-27厘米,长纺锤形、紧穗,穗粒重55-70克,穗粒数2000-2600粒,颖壳红色,硬壳,着壳率5-7%,开花时花药瘦小白色,柱头白色,不育性稳定,自交不结实,胚芽拱土力中等,秆强不倒伏,高抗蚜虫,抗黑穗病、抗叶斑病中等。

2、TAM428保持系:

籽粒圆形,橙白粒,千粒重26-28克。幼苗绿色,植株叶片上举,生育期间18片叶,茎秆呈塔状,株高100-106厘米,穗长24-27厘米,长纺锤形、紧穗,穗粒重55-70克,穗粒数2000-2600粒,颖壳红色,硬壳,着壳率5-7%,开花时花药饱满,浅黄色,花粉粒正常,自交结实保持能力强,胚芽拱土力中等,秆强不倒伏、高抗蚜虫、抗黑穗病、抗叶斑病中等。

3、南133恢复系:

籽粒椭圆形,红色,千粒重29.8-31克。幼苗绿色,植株生育期间18片叶,株高120-140厘米。穗长20.3-23厘米,卵形,紧穗、穗粒重60-75克,穗粒数2000-2500粒,颖壳红色,软壳,着壳率5%以下,花药饱满黄色,花粉量大,恢复力100%。胚芽拱土力强,秆强不倒伏,高抗叶斑病、抗黑穗病中等。

4、四杂25杂交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57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