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变容式压缩机排量的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07043.6 | 申请日: | 2000-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266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20 |
发明(设计)人: | 太田雅树;村尾和重;深沼哲彦;日高茂之;鸿村哲志;滨崎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04B27/14 | 分类号: | F04B27/14;F04B4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长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变容式 压缩机 排量 装置 方法 | ||
1.一个用于压缩从一个外部制冷循环(71)的蒸发器(74)供给的气体并将该压缩气体排出到外部制冷循环(71)的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
一个壳体(11,12,13);
一个限定在该壳体(11,12,13)中的缸孔(33);
一个限定在该壳体(11,12,13)中的曲柄腔(15);
一个限定在该壳体(11,12,13)中的吸入腔(37),该吸入腔与蒸发器(74)的出口相连,其中气体从曲柄腔(15)持续地流到吸入腔(37);
一个容纳在缸孔(33)中的活塞(35),其中活塞(35)压缩从吸入腔(37)抽取到缸孔(33)的气体,并将该压缩气体从缸孔(33)中排出;
一个由壳体(11,12,13)支承的驱动轴;
一个驱动板,它与活塞(35)连接用以将驱动轴(16)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35)的往复运动,其中驱动板(31)由驱动轴(16)支撑并得相对于驱动轴(16)倾斜,并相应于作用到驱动板(13)上的倾斜力矩而在最大倾斜位置和最小倾斜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倾斜力矩包括基于曲柄腔(15)中压力的力矩分量和基于缸孔(33)中压力的力矩分量,驱动板(31)的倾斜程度限定活塞(35)的冲程和压缩机的排量;和
一个控制阀(46),其中控制阀(46)控制曲柄腔(15)中的压力来改变驱动板(31)的倾斜程度,该控制阀(46)由一外部命令所致动,该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一个单向阀(92;98)位于吸入腔(37)和蒸发器(74)之间,单向阀(92;98)根据吸入腔(37)和蒸发器(74)出口间的压力差而关闭而来阻止气体从吸入腔(37)流到蒸发器(7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单向阀(92;98)位于壳体(11,12,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单向阀(92)是一个具有一个具有一组预先组装好的构件的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单向阀(98)是一个瓣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曲柄腔(15)中的压力作用到驱动板(31)上来减小驱动板(31)的倾斜程度,当压缩机停止时,控制阀(46)增加曲柄腔(15)中的压力来将驱动板(31)移动到最小倾斜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当压缩机未运行时,控制阀(46)防止曲柄腔(15)中的压力相应于吸入腔(37)中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另外还包括:
一个限定在壳体(11,12,13)内的排出腔(38),其容纳从缸孔(33)排出的气体;
一个连接曲柄腔(15)和排出腔(38)的供给通道(44),控制阀(46)位于该供给通道(44)内来控制从排出腔(38)供给到曲柄腔(15)的气体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控制阀(46)包括:
一个阀体(52);
一个压力感应元件(56),压力感应元件(56)相应于吸入腔(37)中的压力移动阀体(52);和
一个相应于外部命令驱动阀体(52)的致动器(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压力感应元件(56)移动阀体(52),使得吸入腔(37)中的压力保持在一预定目标值,并且致动器(50)对阀体(52)施加力,该力与供给到致动器(50)的电流量相应,该电流量决定了吸入腔(37)中的压力的目标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当该电流量减小时,致动器(50)增加该目标值,并当没有电流供给到致动器(50)时,将该目标值设定在一最大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供给致动器(50)的电流量从零到预定的最大值之间变化,在整个电流范围中,压力感应腔(56)相应于吸入腔(37)中的压力移动阀体(52)。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驱动轴(16)与一外部驱动源(Eg)相连,一个离合器(23)位于该外部驱动源(Eg)和驱动轴(16)之间,以将驱动源(Eg)的动力有选择地传递到驱动轴(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70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锭驱动式捻纱加工机
- 下一篇:制备阻气薄膜的方法